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云南会泽县10万余名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杨静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1/2/8 20:08:19  点击次数:1928

过去一年,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会泽县宣布脱贫摘帽,居住在大山深处的10.2万名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家,圆了安居梦。从穷窝里挪出来的群众不等不靠,有了新的愿景,正开启崭新的未来。

 

10万名大山群众挪穷窝,搬迁成安心之举

 

乌蒙山主峰所在地的会泽县,全县95.7%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不少村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全县的贫困发生率一度达47.99%,贫困群众大部分都居住在山上,存在地质灾害隐患、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

 

会泽县扶贫办主任刘林说,面对几十万人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等“六类地区”的特殊情况,会泽县决定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将贫困群众搬迁到县城、集镇等条件更好的地方。

 

50岁的蒋巧兰家在会泽县大海乡大菜园村,这是一个高海拔的贫困村。“那时,刮风漏风、下雨漏雨,冬天房间里像个冰窖。”寒苦的记忆一直在蒋巧兰脑海深处,挥之不去。

 

易地扶贫搬迁,让她告别了冰窖式的房屋,也逐渐消融了她对寒苦生活的印象。“新房有100平方米,不再漏风漏雨。”蒋巧兰笑着告诉记者,去年初全家搬离了高寒的生存环境,来到了县城的安置点,看病就医、就近就业也方便了许多。

 

蒋巧兰是会泽县搬迁脱贫的一个缩影,精准扶贫以来,会泽县在县城和19个乡镇所在地统筹建设了102个集中安置区,搬迁安置了10.2万人。

 

会泽县委书记谭力华介绍,搬迁后的群众再也不用担心住房问题,有了安全稳固的房屋,大家更能安心谋发展。

 

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暖心

 

临近春节,忙碌了一年的搬迁群众开始享受闲暇时光,纷纷来到县城安置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取新春对联和拍摄全家福。

 

“一家人都要沾沾喜气。”脱贫群众王文选趁着送水的间隙,叫上妻子和孩子一起领取了新联和福字。

 

搬迁对王文选一家有特殊的意义。过去,他们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内,靠着几亩玉米、花生过活。孩子上学很多时候要打着手电上学,遇上雨天更是提心吊胆。

 

“穷人不读书,穷根难断。”王文选说,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好好读书,改变贫困面貌。

 

他从100多公里外的村子搬到了县城的新家。搬迁后,大儿子考上了浙江大学,二儿子在安置点上中学,从家走到学校也只需要10来分钟。

 

在社区干部的介绍下,他成了送水工,妻子被聘为社区保洁员,两人月收入有4000多元。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就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谭力华说,会泽县将易地搬迁作为全县发展的一次机遇,在搬迁群众的配套保障水平比老城区的还要好。

 

钟屏小学是新建的搬迁配套学校,共有64个班3536名学生,其中95%的学生都是搬迁家庭子女。

 

“教育配套很重要。”钟屏小学校长李应宗说,山里的孩子以前上学要翻山越岭,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些家长只能在县城租房。如今,搬迁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为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要求,会泽县新建了幼儿园4所、小学2所、初中2所及改扩建3所小学、3所中学,确保所有搬迁群众适龄子女顺利入学。

 

会泽县还抓好搬迁群众后续服务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公益组织等平台,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抓产业促就业,让群众舒心

 

冬日的雪后,会泽县的气温骤降。在安置点的蔬菜扶贫基地,大棚内的群众砍菜、装筐,干得热火朝天。

 

2019年初,吴惠莲从百公里外的矿山镇河湾子村搬到县城新家,在楼栋长的介绍下,她来到了道成扶贫开发公司的蔬菜基地务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

 

“回想过去的生活,仿佛在做梦。”吴惠莲说,老家条件恶劣,到镇上就要步行五六个小时,要赶集天不亮就得出发。如今家门口就有超市,到工作的蔬菜基地也很近,生活务工都方便。

 

道成扶贫开发公司人力科技信息部经理肖鹏介绍,蔬菜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已吸纳了1600余名群众,他们多数来自安置点,每人日均收入120元。

 

为让搬迁群众有收入稳定脱贫,会泽县紧抓产业和就业。县里的绿色蔬菜、优质燕麦、烤烟、软籽石榴等扶贫产业,带动和吸引了上万名搬迁群众增收。安置点还成立102个工作专班,通过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

 

“稳定就业才能巩固脱贫成效。”钟屏街道木城社区党委书记李翔说,搬迁群众中有5000多名劳动力,劳务输出解决了4519人的就业问题,其他群众通过公益岗位等基本实现就业。

 

据了解,会泽县共搬迁群众2.6万户,通过就业转移,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户均就业达2人以上。

杨静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