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2017商洽会系列活动之一,跨境旅游合作论坛在昆明举行。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从业者参与了论坛,给跨境旅游 “出主意”。
本次论坛包括南亚东南亚区域“互联互通·创新共享·合作共赢”主题讨论、“新机遇·新动力,跨境旅游合作更精彩”嘉宾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媒体聚焦·共绘澜湄新景”嘉宾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三个部分。
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余繁:
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尽快成立
余繁介绍说,自去年举办了首届跨境旅游合作论坛以来,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已形成广泛共识,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正在酝酿中,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游客互访人数显著增长。
他建议各方旅游管理部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就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成立、旅游投资和项目建设、产品打造宣传以及旅游安全服务等方面开展探讨并务实推动。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南亚东南亚到云南旅游的过夜游客约200万人次;云南全境出入境人数达3717万人次,其中出入境游客合计1181.60万人次。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旅游市场已经有了良好的互动。余繁建议尽快建立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的机制体制,先在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尝试建设,积累经验和做法;同时,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尽快成立。
他还建议,各方可以通过发布投资项目“清单”、举办推介招商活动等形式务实合作;也可以在目的地国家开展系列营销活动,提高营销力度;进一步深化旅游安全和服务保障合作等。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吕宛青:
用互联网打造“国际范儿”
吕宛青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将进入“钻石时期”。她分析了东盟各国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列举了中国-东盟在跨境旅游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吕宛青认为,目前在跨境旅游合作领域,旅游安全问题突出、旅游企业参与合作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产品单一等是共性问题。
她提出要走产品一体化的路子,开展联合营销、联合申遗和跨国产品开发行动,通过一系列的产品一体化行动冲破合作壁垒,实现无障碍合作。
同时,吕宛青建议要实现信息一体化,运用“互联网+”作为跨境旅游合作的利器,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旅游综合资讯网站,实现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化,以达到多边合作,互利共赢的目的。
另一个打造跨境旅游“国际范儿”的建议,是实现服务一体化,其中包括多语种呈现标识、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供便捷的基础设施条件等。
在更高的层面上,吕宛青建议中国-东盟积极投身决策一体化和合作一体化的建设当中,各国商讨协调有关规划、工作机制以及贸易合作等。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润:
当好跨境旅游合作的助推器
杨润阐述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在推进跨境旅游合作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
近年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展开媒体合作。云南日报创刊于1950年3月4日,是云南省内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与外媒合作传递云南声音的历史可追溯至20余年前。
到目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已经和10多个国家的媒体开展合作,先后与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老挝、泰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了中文、英文、印尼文、缅文、柬文5种文字的新闻专刊。同时,旗下有《吉祥》《湄公河》《占芭》《高棉》4本刊物和云桥网,搭建起对外文化交流的媒体桥梁。
与此同时,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还致力于在周边国家设立记者站和办事处;首个印刷厂合作项目已经在缅甸落地建设……在向各国受众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云南形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已经把与南亚东南亚有关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列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杨润介绍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涉足旅游业各个环节、各种业态、各种业务,是省内唯一一个具有传媒属性的综合性旅游企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将乘着跨境旅游合作发展的东风,整合报纸、网站、刊物等资源,形成多品牌、多渠道、多平台 、立体化的对外传播格局,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推动跨境旅游合作。
大理大学旅游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建军:
云南要改变“通道”角色
赵建军用一系列数据和听众们分享了云南在游客的跨境旅游旅程中更多地扮演了一个“通道”角色的事实,提醒听众们思考要如何把游客导向云南腹地,把游客“留下来”。
他说中国尤其是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跨境旅游合作在人文、交通等方面已经有良好的基础,但是要改变云南的“通道”地位,云南的旅游发展策略必须要改变,要拓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空间,深化合作的内容。比如在友好城市之间开通旅游线路,加强旅游的文化交流,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等,加强多边合作,发挥友好城市的作用,共享城市旅游网络等。
云南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嘉学:
共建喜马拉雅旅游圈
王嘉学和在座人士分享了自己共建喜马拉雅旅游圈的构想。按照他的设想,喜马拉雅旅游圈涉及中国的云南、四川、新疆、青海以及周边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其目标在于通过多国合作共建,将其打造成为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全世界最佳的山地旅游区。
要达成这一设想,王嘉学认为要有整体的谋划,构建环喜马拉雅交通网络,对有关区域进行整体的改造提升,建立整体的营销策略以及实现旅游信息共享等。
在他看来,共建喜马拉雅旅游圈对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扶贫攻坚工作等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柬埔寨新闻部新闻与视听总局新闻中心主任伊默·诺伊:
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提升合作水平
伊默·诺伊在发言中感谢了《高棉》杂志在搭建柬中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中所做的工作,
他说,在柬埔寨,很多人是通过《高棉》了解到云南丰富的旅游景区,例如大理、丽江等,其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的报道给很多人传递了一个美丽的云南形象。目前,中国是柬埔寨主要的旅游业客源地之一。柬埔寨和中国的上海、香港、昆明等多个城市开通了航班。柬埔寨也在致力于开发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以满足中国旅游市场的需求。
在跨境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伊默·诺伊认为,媒体应该努力消除文化鸿沟,多做解释答疑的工作,合作共建跨区域媒体平台和数据库,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传播影响力。他表示,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提升合作水平,让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好,希望媒体人士能保持热情的心态,推动跨境旅游向更深层次发展。
范春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