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是第十三个中国航海日。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郑和故里晋宁区隆重举办。上海市、云南省、晋宁区郑和研究会相关负责人,郑和后裔,知名艺术家,省、市、县(区)级相关领导,文化人士,企业事业单位代表等参加了开幕式。

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是在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昆明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主办,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云南省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承办,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协办的重要活动。本次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今年的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分为主会场活动和分会场活动。主会场设在城区昆阳,活动包括开幕式及文艺演出、2017年晋宁国际郑和文化论坛、“郑和杯”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康养新区 文化名城”招商引资推介会、郑和纪念馆开馆、丝路美食及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展示、沙滩(百威)啤酒音乐节、“郑和杯”摄影大赛、“云花”文化创意系列活动、南亚、东南亚及云南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展演活动、闭幕式暨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颁奖仪式等11项活动。分会场在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并举办古滇名城欢乐周活动,包括启动仪式、郑和文化主题展、水上步行球擂台赛、趣味麻将竞技赛、水上大冲关、古滇体验日、大胃王汉堡大赛、粉红电音趴、区域夜间定向赛、“爱在草地上”百人转盘式相亲大会等系列活动。


主会场亮点纷呈。开幕式上,市、区相关领导讲话,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模型部主任董屹立讲话及“郑和杯”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运动员代表吴宇轩发言;文艺表演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委托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策划实施,届时主办方将为公众呈现一场独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内容丰富、有声有色的文艺演出,充分诠释郑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及郑和故里丰富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及宜居、宜旅的区位优势。文艺节目既结合晋宁文化特点,又紧跟时代潮流,有晋宁秧佬鼓舞、原生态歌曲、优美动听的钢琴曲,以及文化浓郁的服装设计,内容既展示晋宁特点,又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两者有机融合。文艺演出涉及演员450人,其中演出单位专业演员220人、晋宁本地业余演员230人。包括《郑和纪念大典》;序·(扬帆起航),第一篇:晋宁—郑和·《劈波斩浪》、《恋晋宁》(女声独唱);第二篇:晋宁—文化·文化:《我家晋宁》、《好吃好玩在晋宁》;第三篇:晋宁—和谐·《碧波荡漾》、《古滇春色》、《跳乐》;尾声:晋宁—世界·《共织新丝路》五部分。其中,增设的《郑和纪念大典》通过传承物件仪式,将郑和走出晋宁、扬帆启航、睦邻友好、开放包容等内容进行呈现;开展晋宁郑和国际文化论坛,集聚海内外专家的思想和智慧,弘扬郑和精神,走出一条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以文化为引领的晋宁社会发展创新之路,打造晋宁城市化发展道路;以沙滩、啤酒、鲜花等元素为主题,融入南滇池沙滩主题公园独有的环滇池沙滩特色景观,举办具有创意创新及示范意义的沙滩(百威)啤酒音乐节;开展“郑和杯”摄影大赛,挖掘和丰富晋宁“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和整体文化形象;举行以“传承精神、扬帆启航”为主题的“郑和杯”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该赛事是晋宁区文化旅游与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新尝试。对所有参赛运动员和参与的群众来说,是对开放、探索、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郑和精神的一次深层次的感悟与升华体验;以推介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项目为主的“康养新区 文化名城”招商推介会,向国内外、省内外展示晋宁区位、人文、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及晋宁区的规划、投资环境和发展目标。


分会场活动丰富多彩。从7月11日开始,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举办以“传承精神、扬帆启航”为主题的郑和文化主题展、陈列展示按比例手工复制的郑和船队模型等系列活动,呈现出一场世界航海文化盛宴,让更多的人深层次了解历史文化精神;通过以“云花”文化为主题,举办花艺展示、插花比赛、云花展示展销等系列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感受晋宁之美、感受郑和精神;水上步行球擂台赛、古滇麻将竞技大赛、水上大冲关、大胃王汉堡大赛、区域夜间定向赛等各种比赛活动,既可满足不同爱好人群的需求,又让人们体验到新兴极限运动极富冲击力的视觉感官震撼。此外,古滇体验日、粉红电音趴、“爱在草地上”百人转盘式相亲大会等活动鼓励游客亲身参与,乐在其中。


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启航,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放包容的大海精神、合作共融的大同精神,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郑和文化是国家“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对云南、对昆明来讲,打造郑和文化品牌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突破口。2017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既是为了展示郑和故里崭新面貌,也是为了缅怀本土先贤,进一步弘扬、传承郑和文化、郑和精神,尤其在晋宁撤县设区成为昆明主城第六个区后,晋宁将紧紧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主动融入和服务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带领全区人民一起努力,加速把晋宁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
孟垂瑞 毛茗 记者 钱丙申
扬帆起航 乘风破浪
积极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大局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晋宁撤县设区,晋宁成为昆明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起点上,接过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晋宁该如何抢抓发展机遇、乘风破浪加速前行?认真思忖,反复研判,我们认为,站在新的起点上,只有更加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和阶段性发展趋势,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大局,才能更好地谋划晋宁的未来发展之路,切实担负起晋宁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
在撤县设区之前我们发展的是县域经济,借力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上一轮房地产开发热潮,晋宁县域发展水平在“十二五”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连续两年跻身于云南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深度调整期,我们发现: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县情仍然没有改变,浪潮退去,我们发展的空间、资源要素进一步趋紧,产业链短,资源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凸显,以资源型传统工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无法支撑起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当撤县设区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来临之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科学规划晋宁的发展路径。
从内在条件来看,晋宁有很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一是文化底蕴深厚。晋宁是古滇都邑,郑和故里,积淀深厚的古滇文化、郑和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间民族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其中,郑和文化和郑和精神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南亚,东南亚一带有广泛认同。二是空间区位优越。晋宁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路网高度发达,处于“滇中经济圈”的核心腹地,是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南大门。三是具有优质的湖光山色和绝佳的湖岸线资源。晋宁处于昆明上风上水的位置,坐拥53公里滇池湖岸线及8条入湖河道,已建成近2万亩生态湖滨湿地,森林覆盖率达52%,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自然资源丰富。晋宁是世界四大磷都之一,鲜切花和单一品种玫瑰种植面积均居全省第一,是全省主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全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我们看到,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非常稀缺,然而目前这些优势却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因此,发挥比较优势,做好规划布局,培养壮大与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快速发展的顺应之举。
从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来看,昆明市委审时度势,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是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落实省委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昆明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要看清楚晋宁的未来,就必须跳出晋宁看晋宁,站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这样一个大格局下来审视自己。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没有谁能在一个封闭的状态里自我发展,开放融合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撤县设区之后的晋宁新区,一项重大的变革就是必须打破原来县域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结构,融入更大的经济共同体,即昆明主城。而这一转型的核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差异化发展,把晋宁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把晋宁的特色和亮点凸显出来。基于上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考量,突出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积极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发展大局,成为了晋宁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佳路径。
昆明市委、市政府对晋宁的发展寄予厚望。在2017年1月13日召开的中共昆明市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上确立了撤县改区后的晋宁区的目标定位,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旅游康养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根据市委对晋宁的这一新定位,我们在市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以及国内权威研究机构的帮助下,提出了“12356”的发展思路。
一个引领,即以全面融入昆明主城,服务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这是晋宁撤县设区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总原则。撤县设区后的新晋宁,将从产业、基础设施、城市配套等多个层面与昆明一体化发展,突出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和服务都市区发展,承担主城健康、旅游、文化、生活配套等产业外溢发展,成为都市扩展新的功能板块,在助推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晋宁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优化、产业快速提升和品牌不断增值。
两个重点,即以环滇池发展和昆阳、晋城双城互动发展为重点。环滇发展就是着力打造环滇池文化旅游发展带,包括海宝山、梁王山、大湾山、大河河口湿地、虎山等环滇池湖岸线区域,围绕古滇项目、南滇池湿地等重大项目,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打造昆明市重要的核心旅游消费区域。双城互动发展指的是昆阳、晋城两个城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坚持双城互动发展。昆阳以行政、商业、旅游服务、公共服务、高端居住等功能为主,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区域行政和商业中心。改造提升郑和公园,以点带面,打造晋宁核心区。分阶段改造城中村、街道,整合零散土地,优化空间结构,提升晋宁城区的整体品质。晋城以文化旅游及配套服务、商贸物流等功能为主,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和商贸物流中心。依托环滇池古滇项目等大型文化旅游项目,辐射带动晋城镇配套旅游服务功能。依托片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打造好昆明工业品交易中心等3个专业的商业物流市场。
三个关键,即三次产业高效联动、产城一体化深度融合,创新开放双向驱动。一是以腾俊国际陆港成为国家保税物流中心为契机,整合周边物流、仓储、加工、生产型服务、进出口贸易等资源,促进供应链完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农业农村旅游,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二是贯彻好“多规合一”工作,统筹衔接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政策、金融等手段,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大力引进人才、资金、项目和管理机制。发挥晋宁湖滨水城比较优势,主办或承办各种规格的精品赛事,着力把“中国·昆明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打造成国际知名、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平台。
五大产业,即重点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商贸物流、装备制造、精细磷化工五大产业。推动好古滇名城项目,完成3年行动计划,依托滇池湖岸线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壮大旅游、文化和康养产业。深化与市属国有企业合作,推动好以腾俊国际陆港、昆明工业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产业项目和云南花卉国际交易中心项目。积极推动中车云南轨道产业园的建设。以精细化、高端化产品为方向,推进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六大工程,即着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突破、基础设施联通、城市品质改善、服务效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六大工程。一是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按照“整合提质,优二产;产城融合,增三产;农旅融合,调一产”的思路,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二是着眼五大重点产业全领域拓宽项目源,紧盯跨国公司、大型央企、规模民企抓招引,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高端招商做足延链补链强链的文章。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实效性和命中率,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加快推进以轨道交通、彩云路西延线等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并启动实施一批城市快速道路建设,加快打通连接呈贡区、晋城镇、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昆阳街道的快速城市交通。四是推进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规范化管理。拓展数字城管系统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努力形成科学高效、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机制。五是健全完善领导和专门班子挂钩联系重点项目以及现场会办、项目并联审批等制度,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招商引资“软环境”,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六是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积极探索生态湿地和湿地公园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进一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抓好城乡园林绿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域生态水平。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如何把蓝图变成现实,关键要各级干部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深刻认识到“撤县设区”对晋宁既是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锤炼和考验,对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服务水平、领导方式等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更深入全面地融合发展,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和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要求,我们将激励全县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积极作为,尤其是各级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我们将通过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搭建有利于干部培养成长的平台、完善细化干部考核问责机制等多种措施,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和精神状态上扬。
扬帆力排千重浪,迈步更上一层楼。站在晋宁跨越发展这一重大历史节点上,面对“脱胎换骨”的锤炼和考验,迫切需要昆明市委、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倾力帮助,但更需要30万晋宁人民的自信自强和拼搏努力。让我们传承好郑和、庄蹻等先贤的精神,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勇于担当、拼搏进取、开放包容,以更加昂扬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激情干事,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在新一轮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建设大潮中让晋宁的发展更有希望、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
傅希
(作者系中共晋宁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