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中国第三届彝族花鼓舞艺术节暨峨山县2017年火把狂欢旅游节在峨山县城拉开帷幕。火把节流传至今,古韵依旧,已成为彝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展示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神山之巅燃起希望之火
7月15日一大早,彝家儿女们便身着节日的盛装,带着喜悦的心情成群结队地来到位于大西神山之巅的火坛,为神圣的取火仪式做准备。与此同时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期待着亲身感受神秘的火把节“钻木取火”仪式。
9时9分吉时一到,锣鼓喧天,长号、唢呐齐鸣,身着盛装的彝族毕摩念诵着《取火经》,早已等候在神石顶上的取火者把特制的钻木取火工具放在神石中央的木盒里,使出全力不停地转动。一会的功夫,神石顶冒起了青烟,取火者赶忙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用火种点燃第一根火把。顿时,鞭炮声、唢呐声响起,彝族人民与火共舞引燃幸福希望。此时,点火仪式和火种传接仪式开始。

希望火种传递村村寨寨
火种一路向县城传递,火种传到哪里,哪里就变成欢乐的海洋。每到一个乡镇,人们都会敲锣打鼓夹道欢迎,杀鸡宰羊摆宴庆贺。
火种传递到人间天堂—岔河凤窝,锣鼓、长号、唢呐响彻凤窝,伴随着舞龙队、花鼓舞的跳跃,凤窝人民与来宾们载歌载舞,喜迎火种,举行火种交接仪式,欢度火把节。

开启祭祖大典
当夜幕降临时,从大西神山火坛取来的火种,在取火队伍的呵护下,途经村村寨寨一路传递到达峨山县城阿普笃慕文化园。
随着长号礼炮的响起,现场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歌声、彝族独特的号角声响彻整个文化园。
上香行礼,敬告天地,为峨山人民祈福。接着敬供三牲、果品、圣水,并撒五谷,彝族毕摩念诵《祭祖祈福经》和《祭文》,追忆祖先阿普笃慕,表达感恩和崇敬之情,每个环节都充满神圣感。仪式结束后,彝族群众便络绎不绝地向阿普笃慕上香,祭拜彝族之祖。

民族团结大狂欢
晚上8点,吉时一到,成千上万的彝家儿女便欢呼着、雀跃着,用从大西神山火坛火种点燃位于县城民族团结广场的主火把,此时,嶍峨大地通亮一片。这时彝族儿女的心被点燃了,他们弹起四弦,吹起唢呐,敲锣打鼓,围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跳起欢快的大娱乐,以火的名义,让激情四处飞扬。
以此同时,广场舞台上火把节文艺晚会也拉开了帷幕。
唢呐声,敲锣声、四弦声、欢呼声、赞叹声此起彼伏,整个县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火把节期间,各村各寨的彝族群众纷纷组织文艺表演队,在县城进行沿街表演和定点表演,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艺。中国彝族花鼓舞传承与保护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彝族花鼓舞大赛、花鼓舞巡街表演、峨山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展示、民族服饰摄影大赛、彝族刺绣比赛、全省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嶍山十里漫道徒步活动、彝族火把杯全国垂钓邀请赛、露营大会、彝人谷竹海房车露营、观竹海享竹宴抓竹鸡活动、特色小吃展示、滇泉之夜喝啤酒比赛、商贸一条街、汤锅美食、彝族长桌宴、品牌汽车展销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彝乡峨山独具魅力特色的民族文化。
柏云飞 苏春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