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范云) 9月22日上午,“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山专场在昆明举行。中共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发布称,五年来,文山州在“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鼓舞下,狠抓精准扶贫和基础建设取得突破,大力推进“绿色文山”和“文山品牌”建设,从严管党治党,5年累计脱贫30.34万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8130元增加到25778元、5261元增加到8403元。

美丽的普者黑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十八大精神的指领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文山州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改善的五年,是边疆和谐稳定的五年,是各民族空前团结的五年。

美丽的文山
五年来,文山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使命,苦干实干加油干,“西畴精神”得到全面弘扬。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山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鼓舞,苦干实干加油干,以“西畴精神”诠释了边疆民族地区追赶全国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上世纪90年代,面对“地无三尺平、滴水三分银”的生存环境,面对战后繁重的恢复生产建设任务,文山人民不等、不靠、不懈怠,勇敢向贫困落后、向石旮旯地、向恶劣环境宣战,创造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通过苦干实现了温饱梦。踏上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文山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西畴精神”,把“西畴精神”落实到改善民生、脱贫攻坚、跨越发展的具体工作上,用实干奋起直追,一步步缩小了发展差距,创造了一个个加快发展的新亮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原本贫困落后的村寨,甚至曾经被国外地质专家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都具备了稳定脱贫、率先脱贫的良好基础。“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已经成为文山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不仅各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连普通老百姓也脱口而出、说到做到,全州到处都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的火热景象。“西畴精神”为文山人民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动力。

五年来文山集中力量狠抓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交通实现跨越发展。2016年12月28日,文山正式通高铁,州内建有4个站点(其中珠琳站暂时还未使用),实现了“路无寸铁”到“一步高铁”的历史性跨越。从丘北到昆明只需1个小时,8个小时就到上海;从广南到南宁只需2个小时,到广州只需6个小时,文山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与珠三角、长三角、滇中经济圈的联系更加便捷。高铁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悄然改变了边疆地区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建成了全省第一条地方自主筹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平远至文山高速公路,结束了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州内各县之间高等级公路互联互通,从州府到各县最远的也就两个半小时车程。正在建设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和富宁港,计划开工建设3个机场、2条高速公路和一条沿边高等级公路,综合交通条件还会迎来更大的改变。水利、能源、信息等全面推进。过去五年,文山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省内直流送电工程——永仁至富宁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一大批水利项目全面建设,我省又一个大型水库德厚水库也已经开工;4G网络正覆盖到村村寨寨,边疆山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手机。三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山市中心城市围绕“一水(盘龙河)、两山(东山、西山)”做文章,形成了群山环抱、河流穿越的独特景观,现代化城市气息越来越浓,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各县县城各具风格和特点,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全州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00.6平方公里增加到13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从106.3万人增加到141.1万人,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39%。广南、富宁县城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建成全国重点镇14个、省级特色小镇12个、州级以上传统村落140个,建设了一批新农村,人民群众居住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乡之中。

五年来文山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文山品牌”,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一是旅游文化产业井喷式发展。文山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以普者黑、坝美为代表的秀丽山河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知名旅游目的地,这几年来到文山旅游的人数井喷式增长。文山旅游异军突起,已经成为云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以三七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独树一帜。三七道地药材和辣椒、蔬菜、八宝贡米、木本油料等生态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集种植、加工、科研、营销、品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正在形成。特别是文山三七,对治疗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是世界公认的珍贵药材,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参与开发,三七产业正向千亿元产业迈进。三是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以铝、铟、钨等有色金属为主的新型冶金化工产业,攻克了中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稀贵金属锌铟回收等一系列产业关键技术,文山铝业、华联锌铟等公司全力打造冶炼行业新标杆,铝工业中心、铟材料加工基地和钨产品加工基地正在建成。三一重工、美泰玩具等知名企业纷纷到文山投资发展,文山正成为客商云集的希望之地。

美丽的文山
五年来文山集中力量精准扶贫,一大批贫困群众过上了幸福美好新生活。文山州委书记童志云介绍说,我们用心识真贫、用情真扶贫、用力扶真贫,全面推进贫困户“九个全覆盖”(扶贫项目、安全稳固住房、孩子上学帮扶、医疗救助、产业扶持、农民合作组织、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安全饮水、干部挂联)和贫困村“七个全覆盖”(贫困村道路硬化、村卫生室和执业医生、村集体经济、党的组织和阵地建设、电商和信息化建设、环境整治、部门包村),打响了攻城拔寨的攻坚战。一是在换穷业上出实招,力争每户贫困户和每个贫困劳动力都能至少参与到一项产业发展中,通过有效机制把贫困户收益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捆抱在一起,让贫困户有事做、能增收。二是在拔穷根上出实招,每户贫困户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和生活技能,都看得起病,孩子都上得了学,不让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创业无助,保证鳏寡孤独等“兜底”贫困户有依靠。三是在挪穷窝上出实招,把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搬迁到城边、园区边、旅游景区边和乡镇集市。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州五年累计脱贫3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2.4%下降到13.27%,许多过去破旧落后的村寨现在已经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网络,变成整洁、秀美的新农村,许多农户住上了小洋楼、小楼房,有的还开起了小汽车,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用老百姓的话说,现在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有些老人甚至感叹: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人老了,太可惜了。
五年来文山坚持不懈狠抓生态建设,“绿色文山”渐成现实希望。把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作为宝贵的财富和民生福祉进行保护。开展矿产资源“两整一提高”,彻底扭转了矿业开发秩序混乱、损害环境、浪费资源的局面。成功探索实践了山顶戴帽子(恢复植被)、山腰系带子(退耕还林)、山脚搭台子(改造石旮旯地)、平地铺毯子(建设高产田)、入户建池子(蓄水)、村庄移位子(整村搬迁)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昔日光秃秃的石头山批上了绿装。全面推行“河长制”,辖区内每一条重要河流湖泊都有了“清道夫”,主要河流和普者黑湖泊水质保持三类以上。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湿地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一座座荒山变绿了、变美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4%,五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加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华盖木、滇南黑桫椤等一批中国最珍惜植物得到完好地保护,8个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管护。着力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科学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现在的文山水清山绿,天蓝空气好,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安居乐业的好去处。
文山是一片充满希望、活力迸发的热土。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的十九大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大力弘扬“西畴精神”,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谱写好中国梦文山篇章!童志云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