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加强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领域的监管,严厉打击医疗卫生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履行职责,有效维护社会的公共卫生秩序,为文山市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医疗机构278个
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局长马康文介绍,目前文山市共有医疗机构278个,其中村卫生室127个,其它医疗机构137个(含14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民营医院、106家诊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1045家(其中住宿业456家、美容美发场所483家、娱乐场所69家、沐浴场所37家);学校(含幼托机构)232所。其中,小学121所、初中22所、高中2所、幼托园87所;集中式消毒单位7家;集中式供水单位15家。

严打非法行医
马康文告诉记者,截至去年11月,文山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共受理204家、已办结105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变更共受理35家、已办结2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新办共受理19家、已办结8家。
2017年,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开展打击非法行医行动,共出动卫生监督员(协管员)150人次,巡查城区河滨路、下沙坝等街道15条,乡镇集市14个,行政村集市3个。摘除“民族民间医药研究组”匾牌3个,登记保存打磨机、探针、拔牙钳、镊子等诊疗器械500余件,药品600余支。对乡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巡查28次,城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巡查30次,当场行政处罚17起,立案处罚7起,罚款36850元,没收违法所得21500元,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36份。

专项整治“两非”
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副局长吴宗英告诉记者,去年8月以来,文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 “两非”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医疗卫生机构42家,抽查从事妇科、产科、B超等工作的人员60人,具备相应岗位资质58人,熟悉“两非”内容50人。检查使用终止妊娠药品医疗卫生单位16家,采购记录完整14家,使用记录完整12家。有2家个体诊所利用B超技术开展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有1家个体诊所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开展终止妊娠诊疗活动。
目前,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已按《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达5万余元。

加强医疗机构监管
据了解,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截至目前监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9户次,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110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暨非法采供血、违法医疗广告、医疗行业损害群众利益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行动;做好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2017年共检查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机构94户,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94份。考核各级各类民营医疗机构88户,考核分值95分以上的有31户,85至94分的有45户,75至84分的有7户,74分以下的有5户。此次监督检查和考核共出动人员60人次,车辆15辆次。

严格防控传染病
文山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王柃霖说,去年1月以来,该局共对医疗机构开展4次监督检查,检查发现,大部分医疗机构重视医疗安全管理、风险防范和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知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培训;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宣传工作。通过检查,共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24份,责令医疗机构限期整改。
记者 彭美源 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