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云)昭通昭阳,避暑天堂。夏日的清晨阳光明媚,凉风习习。7月18日上午,中国作协调研组赴昭通调研青年作家、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和推动文学事业发展座谈会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中央委员、正部级)到会并讲话。昭通市作家作者代表夏天敏、吕亚平、沈洋等参加座谈。
参观昭通作家作品
会上,钱小芊肯定了昭通文学现象以及昭通作家群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强调了培养少数民族作家、青年作家的重要性。各位作家畅谈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创作团队面临的一些困难,都希望中国作协发挥纽带作用,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使边疆文学作品走向全国,走向国外。
大会現场
座谈会由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勇主持。昭通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忠致欢迎辞。
大会現场
调研组成员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公共文学服务处副处长赵兴红,中国作协办公厅秘书处干部张磊,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勇,省作协副主席(主持工作)范稳,省作协副主席胡性能,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静,市委副秘书长苏世攀,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大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产办主任郑萍等出席会议。
大会現场
昭阳区作家代表、中国作协会员沈洋在座谈会上饱含深情地说:“感谢中国作协对基层文学作者的关注。在中国作协和省作协的关心扶持下,我加入了中国作协,还是鲁迅文学院首届西南作家班、中国文联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我创作的长篇小说《万物生》和中篇小说集《当歌》(原名为《断弦》)分别于2012、2015年被列为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题材。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作家出版社于2015年11月5日,在北京现代文学馆为我的长篇小说《万物生》召开了研讨会。目前,在省市宣传部门、尤其是昭通市委杨亚林书记的关心重视下,《万物生》正在筹备改编40集电视连续剧。”
昭通大山包“鸡公山”美景
据沈洋介绍,自200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以来,自己写小说也有17年了,这期间,虽然也在《中国作家》等二十余种杂志发表了一些小说作品,但总体上没有大的成就。庆幸的是,机缘巧合,各方关心,改编、创作了一些影视作品。与电影结缘,是2008年的事,之后,一共创作了两部电影,一部叫《包裹》,根据我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由我参与了电影文学剧本的改编创作。电影《包裹》以乌蒙山深处一个叫瓦岩的小山村为背景,讲述了在乡村代课一辈子不能转正却无怨无悔的蒋老师,与80后年轻教师吴立山为改变山村教育面貌,和当地村民相濡以沫,共度难关,相互温暖的感人故事。于2012年5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同月在全国150所高校同步放映,云南省委宣传部于当年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厂矿学校组织观看。该影片入围第三十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金像奖”主竞赛单元,获第四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入围奖,获第六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文艺基金贡献奖,并获评为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第三十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10部优秀影片之一。
“苹果之城,世界鹤乡“,昭通昭阳欢迎你!
沈洋还介绍,为真实反映昭通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还于2013年组织创作了一部叫《我和三甲有个约定》的网络大电影,根据沈力同名中篇小说和他2012-2013年在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村当新农村工作队队长的故事创作改编,由他担任文学策划,由沈力担任编剧,昭通青年导演曹斌执导。该片长66分钟,是一群昭通的电影文学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原生态非虚构公益电影。该影片精华版(30分钟)获得由中国农业影视协会(CCTV7)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主办的全国首届“情系三农”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奖,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梦云南美”百部微电影展播优秀作品奖。在创作中,我们力求使影片亲近大地,贴近群众,紧跟时代。同时,又尽可能让剧情幽默诙谐,形象鲜活生动,让群众喜爱。
昭通“大山包”风光
沈洋说:“我的影视创作,也只是昭通影视文学创作大海里的一朵小小浪花。近年来,昭通的影视创作方兴未艾。早些年,曾令云创作了电视剧本《扎西春晓》,蒋仲文创作了二集电视剧《徐洪刚——乌蒙骄子》,刘广雄的长篇小说《太阳滴血》、潘灵的长篇小说《翡暖翠寒》等改编成了电视剧《翡翠凤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根据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改编的同名八集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飞天”、“金鹰”奖,同名电影在法国、美国等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并获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夏天敏工作室担纲文学策划,组织八位昭通作家完成文学脚本创作的36集电视连续剧《锻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频频亮相中央电视台一套、八套黄金时段和重要时段,在电视银屏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收视热潮,成为央视八频道五年来的收视冠军。”
磅礴乌蒙 神奇昭通
据沈洋介绍,昭通本土作家参与创作的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水恋》《破天荒》《语爱》《闪亮的青春》《唤醒》《摩托车记者》《迟到》《奔跑吧,妹子》等一批数字电影、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和微电影分别在央视电影频道或各大视频网站热播,有些还获得了各种奖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沈洋在座谈会上说:“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讲群众的事,说群众的话,喜群众所喜,愁群众所愁,永远站在人民群众中间,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接地气的影视作品,是我和昭通的这些文学和影视创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创作底线。”
据了解,沈洋创作的长篇小说《万物生》以一家三代人分别参与土改工作队、四清工作队和扶贫工作队的人生历程为主线,见证了鹤镇苹果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通过女主人公文雅琪和众多基层扶贫干部的形象塑造,书写了昭通农村在挣扎中蜕变的轨迹,人性美丑,张扬了人民群众百折不挠、坚韧抗争、敢于创造的拼搏精神。
“今后几年,我将一如继往地在影视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跋涉,打算把自己的长篇小说《大救驾》和《万物生》改编成电视剧本。长篇小说《大救驾》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已完成25集剧本提纲的创作。讲述了明永乐年间,流亡皇帝朱允炆逃至云南,数次被各族人民拯救后,思想和灵魂得到升华的感人故事。”沈洋表示。
“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我会始终坚守文学本色,坚定以人民为本的创作理念,始终围绕人与土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与内心的冲突,人的灵魂与现实的碰撞,始终站在人民中间,写群众想听的、想看的正能量影视作品。”沈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