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汇集科研力量 深化产教融合--文山学院与文山州农业科学院 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作者:武锐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8/7/19 12:07:00  点击次数:2623

 

为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文山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以校地、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平台共享、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相关工作,在文山州委、州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指导关心下,7月17日,文山学院就资源平台集成共享和深化产教融合分别与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文山州政府副州长崔同富、文山州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祖权、文山州委党代表联络办专职副主任何德航、文山州生物三七局局长郑代卹、文山州科技局副局长苗正生、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存龙、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生、校长郝南明等领导出席合作签订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熊荣元主持签字仪式。

 

签约仪式上,郝南明校长表示,通过本次签约,文山学院与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多年合作基础上又有了新的飞跃,这将有助于文山学院更好地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服务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双方将以这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接沟通,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更加密切配合,更加务实创新,深化拓展合作内容,积极推动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互利双赢,共享合作成果。

 

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存龙表示,州农科院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近年来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州农科院将以此次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契机,积极围绕州委、州人民政府确定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为目标,认真落实好框架协议的相关条款,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中心工作,以高层次人才建设为重点,突出自主创新优势,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开创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产业创新新局面,为新时代拓展脱贫空间,打造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提供科技支撑。

 

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生表示,从事三七产业的企业要发展好,需要有强大的科研为支撑,要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产品,要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文山学院作为州内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其三七学院和三七研究院以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科学、化学等专业为基础的三七特色专业群,开展以三七为主的特色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研究,这些教学、科研机构的无形资产是金七药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文山学院积极走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此带动科研实力的提升,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文山学院与公司签定合作协议,标志着今后在三七产业对外宣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促进就业、成果共享等方面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这是文山学院对金七药业给予的莫大关心与支持,是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金七药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崔同富对此次三方合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这是文山学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业、产教融合若干意见的积极体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研发的投入力度低、科研和产业融合不够,一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文山学院能够率先超前地以资源平台共享来破解产教融合难题这样的新思路新模式来推进政策的落实,是值得肯定的。崔副州长指出,此合作协议是一个旨在解决科研教学、人才共享与引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三方短板的协议。在过去,产业和科研形成“两张皮”,今天签订的合作协议就是解决这“两张皮”的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但可以解决学校资金不足和科研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解决企业科研人才和科研平台不足的问题,州委、州政府还将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平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更多的专家学者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后政府又通过资金经费上的支持来促进学校发展,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熊荣元书记最后指出,此次合作的目的是切实解决文山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顶天上不去,立地落不了”的问题。所谓“顶天”,就是通过合作,使我校的学术科研不断往上走,达到更高水平、更高境界;所谓“立地”,就是指通过合作使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顶天”是高校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用批判的精神追求真理,同时也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任务。“立地”就是要落实好“三文”(文山、文化、人文)篇章,文山学院要立足文山、服务文山;要以研究文山民族民间文化为基本,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以健康理念为核心的三七文化,将文化落实到到三七产业上、整合到三七产品中;通过合作,培养文山学院有温度、有温情、有特色的人文环境,进而培养出业务能力强、文化底蕴厚、热爱文山大地、服务文山人民的本土人才。熊书记指出,开展此次合作的原则和目的,就是要实现“五共”目标,即共享人才资源,共享科研设备,共建科研平台,共同开展科研课题,共享科研成果。通过院、企、校三方共同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从而促进文山产业和经济发展,使文山学院成为一所“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把论文写在文山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的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武锐)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