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筇竹深山
细沙乡地处乌蒙山中、金沙江畔,“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仿佛是为细沙量身定制的表述,是细沙的真实写照。大自然苛刻了细沙,为了减轻内疚心和负罪感,恩赐了数万亩珍稀资源——筇竹。
筇竹之所以珍稀:一是产地少。地球上仅云南大关、绥江、永善、威信、彝良、镇雄和四川叙永、筠连、长宁、雷波、马边等11县区生长。二是面积少。所有生长区域筇竹总面积仅25.8万亩。三是价值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观赏价值:筇竹杆竹节环极度凸出,独具特色,是制作手杖、竹工艺品之佳品,枝叶纤细,姿态秀丽,可盆栽或制作盆景,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可制作园林小品,绿化温凉地带的庭院、公园、旅游景点、山坡等等。食用价值:筇竹为著名的笋用竹种,笋肉厚,质脆,其味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生态环保,历来被视为山珍,笋干、盐渍笋、清水笋长期畅销日本及港澳台地区。研究价值:稀有种,属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经济价值:从竹笋到竹杆,从食用到制作工艺品,从盆栽到片绿,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就是这样珍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当地群众仅仅采摘些竹笋廉价出售,村民们守着金山过苦日子,冲着这里的贫穷,冲着这里的资源,带着美好的心愿,廖兴巧来了!
1967年9月出生于云南威信县长安乡的廖兴巧,人如其名,自幼心灵手巧,聪明好学,本可遨游学海,因家中姊妹多,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奔波,独自艰苦创业。1997年在威信长安乡创办以竹笋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厂,2000年在四川省宜宾市创办“兴兴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永善县委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信息灵通,耳聪目明的廖兴巧瞅准时机,认准资源,定准思路,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告别四季如春的温暖居室,来到云南省永善县细沙乡的大山沟、穷山沟,创立“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再次进入偏僻山村生活,再次体验创业的艰辛。穷山沟里飞来金凤凰,竹林里将开办加工厂,消息不径而走,周边群众欣喜若狂,充满期待。
克服艰险难关
2012年10月6日,工厂在当地村民的欢呼声中动工兴建,此后数月气候风调雨顺,建设顺风顺水,公司厂房、管理房全部落成,加工设备安装就绪,原料齐备,工人到位,政府、公司、员工、当地群众万分欣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廖兴巧和她的公司团队、全体员工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时候,天灾突然降临了。2013年9月19日,老天降下了30年难遇的大雨,平时温柔平和的细沙河水涨起来10多米高,沿途肆虐,雷庭万钧,一夜之间,洪水把建在河边的工厂全部卷走,次日清晨,公司、厂房不复存在,只见一片狼藉,让人们真正体会了洪水猛兽的淫威。村民惊呆了!员工惊呆了!公司团队惊呆了!廖兴巧也惊呆了!
厂房、设备、原料等等,总共损失2400多万元,这是廖兴巧几十年含辛茹苦的积累啊,瞬间灰飞烟灭了,那种打击可想而知。若遇常人,经此打击,肯定一蹶不振,消沉一生。也有友人劝她,一个女人家,能生活下去就算了,不要再劳苦奔波了!廖兴巧回答友人说:“人人都安于现状,个个都向困难妥协,这个世界怎么发展进步啊!”部分员工看前途渺茫,也外出打工去了。就在人们悲观失望,热议工厂能否恢复重建,公司能否起死回生的时候,廖兴巧已走出天灾阴霾、事故打击,恢复了清醒与镇定。她想,就此走人,对不起招商引资的永善县委政府,对不起期盼已久的周边群众,对不起公司员工,也对不起自己和亲人的付出,还对不起那些宝贵的筇竹资源。哪里倒下去,哪里爬起来,性格坚毅、不轻易认输的廖兴巧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重建工厂!不仅要重建,还要扩大规模,随即向银行贷款900万元,向亲友借款数百万元,加上她宜宾公司的部分资金,再次启动了工厂建设。
历经数月,工厂将再次建成之际,难题又来了,当地村民中的青年男女,多数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向往外面精彩生活,都外出打工去了。在家里的多为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加上原来培训过的部分员工也外出打工了,找到足够的工人实在困难。再难也得上啊,廖兴巧利于自己宽广的人脉,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聘用范围,大力培训周边在家妇女,甚至老弱病残,鼓励动员她们,在家也要有作为,身残一定要志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了用工问题。
天道酬苦、天道酬勤、天道酬恒,功夫不负有心人,廖兴巧带领公司团队克服了员工聘用、资金周转等一个又一个难关。2014年4月,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建成经营了。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金5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32000㎡,建筑面积17654㎡,其中标准厂房14500㎡,拥有生产线4条,加工设施配套齐全,化验检测设备完善。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投产运营,开启了永善现代加工企业的先河。
开拓产品市场
任何工厂,加工出产品不算好汉,卖得出商品才是英雄。菜人家的产品主要是野生竹笋、野生蕨苔、花生、海带丝、萝卜、榨菜等,辅之以小米椒等配料,产品加工精细,鲜美可口,生态环保,绿色营养,内在质量上乘。公司原以为产出后一定很畅销,可是生产数月后发现事与愿违,产品不但不畅销,反而出现市场疲软,滞销严重,甚至退货的情况,全厂员工都很纳闷,廖兴巧苦思冥想,也不明究竟。着急不是办法,行动才有希望,她迅速深入西南乃至全国各地市场,了解客户意愿,探寻消费心理,广泛调研后终于发现——问题出在包装上!
公司产品消费主体为青壮年,特别又是青壮年女性。这些群体喜欢时髦、前卫、绿色、环保、鲜明。而过去菜人家的产品包装注重实惠,却不洋气。有消费者直接说,包装太土了!不吸引眼球,没有诱惑力!因此,在公司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当头,公司管理层反对意见集中,阻力较大的情形下,廖兴巧力排众议,用28万元聘请上海著名设计公司,重新进行包装设计。
换个包装变了天,换个包装对了路。新包装出的产品,看得上眼、拿得出手、秀色可餐,让人垂涎欲滴,受到市场青睐。菜人家产品彻底改变了销售状况,从滞销变为脱销,成为供不应求的抢手货,经销商必须提前3个月定货。从2014年至2017年,市场从西南拓展到西北,已遍及全国各地,还远销港澳台、日本。2017年2月16日,《云南日报》头版以《山茅野菜深加工产品销路广》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菜人家产品已蜚声海内外,销售额逐年增加,2014年2200万元;2015年2800万元;2016年4600万元;2017年6100万元。看到这串数字,应该满足了,可是廖兴巧说:“产品必须精益求精,企业经营永无止境!”
致力精准扶贫
利用当地优势,开发本土资源,促进周边脱贫是菜人家初心,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后,菜人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廖兴巧为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组,设立了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派出了2名驻村帮扶人员,采取多种措施,致力扶贫攻坚。
一是产业帮扶:采取公司+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周边云南、四川2省6县(区)数十个乡镇发展竹子、花生、小米辣产业,实行订单收购,确保种植户年均增收1万元左右。二是就业帮扶:大力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250余个,确保就业人员月均达到3000元以上,年均收入达3.6万元以上。现有员工22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4人,电站库区移民22人。不但稳定了收入,还改变了公司周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无人照顾的现象。三是捐赠帮扶:2016年初,细沙村在校大学生李晓雨患先天性心脏病,公司捐赠了1万元手术费,防止了因病返贫。2017年1月9日,菜人家免费为农户发放16万元的小米辣种450瓶,4万元的复合肥450包,共计20万元。2017年11月,向永善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冬服、饮水净化器及学习用具,价值2万元。此外,对贫困员工子女,实行以奖代补,考取重本的奖励5000元,一本的奖励3000元,二本的奖2000元,专科的奖励1000元。
廖兴巧出生贫困家庭,对贫困户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走村串户,看望慰问贫困群众,鼓励村民勤劳致富,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公司员工大多先采摘竹笋以市场价卖给公司,再进公司加工竹笋领取工资,能从公司找两道(次)钱,部分农户将销售和加工所得又入股公司分红,找了三道钱。因此,贫困员工一进公司均实现稳定脱贫。当地村民真诚地说:“廖总是真爱穷人、真心帮扶,公司为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几年来,除带给村民的实惠外,共上缴税收116万元。廖兴巧和她的菜人家尽力履行社会责任,牢记使命担当,树立了企业良好形象,为其他民营企业树立了榜样。
夯实产业基础
菜人家产品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能力不足和原料资源不够充足,为进一步拓展公司生存发展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扩大产生,满足市场需求,必须建立产业基地,建立自己的产业链。具有远见卓识的廖兴巧采取了行动。2018年4月13日,菜人家与永善县26个村委会,签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方竹笋收购协议,与9个方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签定了定单农业收购协议,仅在永善范围内就发展麻竹2万余亩、方竹6.2万亩、小米辣7500亩。加上周边县区,五年后可增加竹子20多万亩,产品原料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构建了企业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长远发展新机制。加工能力提升,廖兴巧提出了方案,改造部分厂房,提高利用效率;维修更新设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实事求是地说,廖兴巧文化起点并不高,专科学历都是成人进修得来,但她好学、刻苦,舍得花钱提升自我。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境界,提升经管管理水平和能力,廖兴巧先后自费到上海交大、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学习培训,到全国各地先进厂家观摩取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在不断的学习和经营管理实践中,她深深认识到,公司经营,初期靠宣传,中期靠品质,最终靠文化,因此,她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夯实产业基础的重要内容。树立了“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的公司精神;确立了“扎根山区,注重资源;立足农林,服务社会;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经营理念,创立了“公司十支部十基地十专业合作社十农户”的运作模式。打造了“傲野”、“云乡人家”两大品牌。”
公司员工和产品内有文化元素,外也要有文化载体,要现实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此,廖兴巧请县政协、文联、老年书画协会等单位和部门帮助公司打造。如今,公司厂房有标语,院坝有展版,办公室诗、书、画俱全,辅之以众多奖牌,展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公司把党支部工作作为凝聚人心,激发动力的重要途径,支部工作有声有色,有条不紊,党建材料规规范范、整齐划一,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设置党员示范岗位,并给予相应待遇,各个岗位的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体现,党建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
比翼商海人间
廖兴巧和她的菜人家获得了双丰收。廖兴巧2016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7年2月当选政协永善县第九委员会常委;2017年3月,当选永善县工商联副主席。2017年3月协商为政协昭通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2017年12月当选昭通市总商会副会长、昭通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菜人家也荣获省市县众多荣誉称号,通过了有机食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省级荣誉:2015年9月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月被授予“云南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12月经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2016年8月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农业厅认定为“农产品云南名牌”。市级荣誉:2015年6月荣获“昭通市林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5年8月被评为“昭通市优强民营企业”;2016年3月被评为“昭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17年获得市政府颁发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县级荣誉:2016年11月被永善县人社局命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产品认证:2017年3月获有机食品认证;4月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7年1月22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亲临菜人家调研,对菜人家的快速发展和廖兴巧的开拓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资金周转困扰着这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陈豪书记当即现场协调。他说,我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农业加工企业需要大力扶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服务、研究政策、多出措施,把工作做到关键点上。鼓励菜人家树立信心做大做强,主动提升经营和管理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他说:"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
廖兴巧成了省市县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优秀企业家、重要统战对象;菜人家成为永善企业品牌、政府门面、经济窗口,向着更高更远更大的理想和目标,廖兴巧和她的菜人家比翼双飞在茫茫商海和广阔无垠的天地间。
作者系永善县统战部副部长 陈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