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文山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及相关专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通过政、校、企联合建设产业园区实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达到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目的,1月6日,文山学院就以色列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在砚山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论证。会议邀请了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纪韵祚、云南中医药大学教授黄衡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继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李唯奇等专家,省农科院花卉所副所长李绅崇等合作单位负责人及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带全、砚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元辉、副县长杨波等州、县相关领导出席论证会,文山学院党委书记熊荣元、校级领导、相关部门及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文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炳泽主持,会议推举了王继华任专家组组长。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实施单位以色列欧朋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方案,就设备中的加温、降温系统、肥水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顶棚覆盖材料、功能分区及配套设施进行了深入、专业的论证,并就温室大棚的运营模式提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专家组通过评审,一致认为:第一,该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及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产业政策,对促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有重大的意义。第二,根据学校的定位、地方特色、学校的资源和禀赋,在定位上要突出教学、科研、示范、创新创业,建议进一步拓展温室功能,扩大建设规模,逐步形成从特色种质资源的收集、选育、扩繁及标准化生产等成套的创新技术体系。第三,建议进一步加强运行管理模式的创新,突出政产学研用,探索与相关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可持续合作模式,对外开放与协作,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统一,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良性自我发展。第四,建议进一步优化温室的建设方案,根据文山及云南低纬高原的气候特点,细化温室的加热、环境控制、水肥循环利用等功能,实现设施设备高效利用,形成示范与聚集效应,促进地方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同时,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带全,州农业局副局长陶林,州科技局副局长顾世民,州农科院副院长罗龙,砚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元辉,副县长杨波等领导也分别进行了发言,肯定了该项目,并提出了卓有价值建议。
李炳泽院长表示,学校去年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评估前的阶段是文山学院1.0版,现将升级到2.0版,文山学院将坚定的扎根地方、服务地方,通过产学研项目建成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为地方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山学院将会全面梳理专家们的建议意见,在下一步项目建设中,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支持,不断构思和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熊荣元书记表示,要把温室大棚建成文山州的研发中心、双创中心和辐射中心,把文山学院的科研和教学落到双创上,使温室大棚项目不单单是一个科研教学项目,更要成为一个能产生效益、服务地方的投资项目,同时还要把文山学院的科技成果、技能培训扩散到全州。熊书记要求,温室大棚的功能定位要围绕上述“三个中心”来细化方案,紧紧依托砚山县委县政府和各位专家来提升功能定位、提高建设层次,把项目做好。此外,学院科技处还要继续完善团队方案,协调好环境与资源学院相关资源,用好项目资金,做好项目。
据悉,文山学院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3300平米,预计投入资金约1600万,2015年4月,文山学院获得了以色列贷款项目,项目要求,以色列产品或技术服务金额占贷款总额的40%,同时,必须建设以色列技术为主导的智能温室大棚。以色列设施农业全球闻名,其温室大棚技术更是遥遥领先,该项目的建设,是省内高校首次引进以色列温室大棚技术进行运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示范,将有助于我校高原B类一流学科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推动我校建成省属高水平应用型示范高校;项目拟落地于砚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引领园区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园区产业发展,保障精准扶贫成效。
武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