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新闻时事 >> 正文
跨越千里 倾情帮扶——华中科技大学定点帮扶临翔区工作综述
作者:杨中美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9/3/27 12:49:08  点击次数:2883

“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2013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30余批500余人次帮扶干部带着真情与担当,踏遍临翔的山山水水、走遍临翔的村村寨寨,一个个帮扶项目在临翔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跨越千里的帮扶情谊在助力临翔区脱贫攻坚进程中显得格外生动,帮扶之花越开越艳。

2013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对口帮扶临翔区,与临翔区建立起在人才培养、教育、医疗、科技、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长期合作交流机制,着力为临翔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

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和人才素质

扶贫先扶智,脱贫拔穷根。华中科技大学以提升临翔区基础教育质量为切入点,以转变干部群众观念为重点,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根本,全方位开展教育帮扶。采取点面结合、结对帮扶,持续推进提升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分别与临翔区第一中学、杏勒小学等进行结对帮扶,让广大师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来帮扶以后,我们师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校容校貌得到改观。学生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蚂蚁堆乡蚂蚁堆学区校长王新华由衷地说。

教育扶贫上,华中科技大学倾心尽责。2013年以来,将区一中确定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基地”,设立“优质生源基地”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增加专项招生名额。目前,区一中已有10名同学先后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设立大学生暑期社会活动基地,选派5名研究生开展支教活动,每年组织30多名大学生来临翔开展社会实践。2018年选派骨干教师马明荃挂职区一中副校长,区一中组织了20名贫困学生到华中科技大学参加暑期科技营活动。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和附属幼儿园专家教授多次深入杏勒小学、南屏小学、区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开展课堂指导、集体教研和教学专题讲座等教育教学帮扶活动,安排附小3名教师对接帮扶杏勒完小同年级段教师,实行“3对1”互动服务;每学年均选派2名研究生支教杏勒完小。临翔区先后派出2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湖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小学语文培训班。校方还为区一中和杏勒完小搭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信息的共享;为区一中、蚂蚁堆中学和小学、杏勒小学捐赠价值600多万元的教育云平台,近2万册图书;协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投资130万元为杏勒完小捐建了学生宿舍。

以特色项目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新发展

根据脱贫攻坚具体需求,华中科技大学在临翔区设立华中科技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定期选派专家赴临翔区开展科技帮扶工作,助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新兴产业,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学校每年以专项资金方式出资120余万元资助实施科技扶贫项目,为临翔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最近几天,蚂蚁堆茶厂正在抓紧安装数控式熟茶发酵生产装置,该新装置由华中科技大学生科院与机械学院合作,严格按照余龙江教授团队发明的普洱熟茶纯净发酵生产新技术及工艺要求,在余教授团队前期研制的纯净可控发酵生产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级,实现生物制造与数字化控制完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水平。正在现场负责发酵装置安装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夏纪永说:“根据余教授团队介绍,该新装置将能更好地实施他们研发的各类有益微生物组合发酵新技术,生产系列不同发酵程度各具特色的普洱熟茶,以及其他新型的高品质云茶系列,且产量易于不断扩大。”该茶厂生产出的普洱熟茶,2018年已注册“纯造普洱”商标。

蚂蚁堆茶厂是由学校产业集团捐资360万元、年产100吨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该厂辐射全乡14个行政村,覆盖24000亩茶叶基地,建设后将成为蚂蚁堆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不仅解决蚂蚁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43户998人脱贫,也带动周边茶农脱贫致富。

茶厂已建成运行两年,正在组装的数控生产线又将赶上2019年春茶生产,茶叶增收已是“小马拴在大树上”,临翔区蚂蚁堆驻村工作队长李相升一脸憧憬地说:“茶乡靠茶,茶叶是不少贫困户脱贫的指望。没有建厂以前,群众卖茶难,收入低。建厂以后,群众稳定交售鲜叶,收购价有所提高,群众的收入稳增,数控生产线的安装更为增收提供了保证。”为了带动临翔区茶产业快速并向更高质量发展,华中科技大学为临翔区培训了一批科技工作人员,同时解决近50名人员的就业问题。

蚂蚁堆茶厂只是华中科技大学在临翔区产业扶贫上的一个项目。产业帮扶上,自2013年起,校方从人才、技术优势出发,先后筹措180万元资金资助6个科研团队开展科技帮扶;派出22批350多人次,深入临翔区贫困乡镇进行调研,形成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助推临翔区在普洱茶加工、金线莲种植、蔬菜种植、秸秆综合利用等多个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为群众稳定脱贫筑牢了基础。

2013年以来,校方与临翔区共同打造的“心手相牵”爱心扶贫茶,已生产产品4.67吨,销售200万元;为勐准村捐资8.8万元援建的标准化核桃烘烤房已投入使用,烘烤8吨核桃青果;捐资3万元建立的临翔区首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勐准村农村电商服务站,每年能在网上销售6万余元农特产品。金线莲林下种植项目已开展规模化种植,产品已注册“雨山仙草”,并作为2019年重点领域项目上报省科技厅;能源学院指导实施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项目,已通过市级验收。

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三·三”健康扶贫模式

校方提出了“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的帮扶发展新思路,打造了“三·三健康扶贫模式”,制定了“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个方面工作重点,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联动治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医疗服务体系。5年来,协和医院、校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对临沧市医院和临翔区倾情帮扶和鼎力支持。

作为临沧市唯一一所综合性三级一等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承载着全市8县(区)及临沧周边地区边境一线的诊疗任务,服务人口约300万余人。2017年7月12日,对临沧市人民医院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成立后开展的第一台手术,是为凤庆县诗礼乡8岁女孩李怡欣免费成功施行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该手术为市人民医院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由博士生导师、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带领专家团队完成。此次首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圆满成功,是临沧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水平达到相当水准的综合体现,填补了临沧市人民医院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的空白,成为该院心脏手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13年以来,学校附属协和医院持续实施为临翔区培训各类医护人员“百人计划”,临翔区已派出影像科、五官科、外科、麻醉科等临床一线、医技科室的工作人员累计已达83名;选派了18名医疗专家到临翔区开展“大型专家医疗周暨学术交流”帮扶活动,义诊近400人次。 校方组织协和医院、校医院专家赴临翔开展医疗帮扶、“送医下乡”培训活动,为临翔区培训各类医护人员1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余项,新发展专科1个,改进治疗技术3项,新开展治疗技术17项。同时,校方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临沧基地,已成功完成手术108例,并辐射缅甸地区。在勐准村和蚂蚁堆乡建立了医疗扶贫点,编制了《村医用药手册》,指导村医规范用药。建立了“慢性病症状监控与疾病预警”专家工作站,提高了临翔区疾病防控与预测预警的能力;建成了卫生院和卫生室远程会诊系统,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院分别与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开通远程会诊,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校方受中央领导接见过的扶贫大史姚尚龙教授受聘担任临翔区医院名誉院长,张瑞光博士到区医院担任副院长,许奕华教授担任区卫计局副局长,为临翔区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提供了人才支持。

“我们一方面要让当地的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国家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提高临沧整体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育成‘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服务于边疆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这样说。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华中科技大学在教育、科技、医疗、产业等方面都给予临翔区极大地帮扶。2018年底,临翔区实现了4个贫困乡,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0328户41167人脱贫,全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初的23.6%降至1.19%。

如今的临翔开遍扶贫花,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全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项帮扶举措正如淙淙清泉滋润着33万群众的心田。华中科技大学“痴情不改”,依旧踏着脱贫攻坚计划的铿锵节奏往来临翔,助力临翔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杨中美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