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邵艳彬 通讯员 周朝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底线要求,是推进全民守法、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暴力化现象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积极贯彻“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法治教育工作,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为进一步提升鲁甸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鲁甸县组织建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由中共鲁甸县委、鲁甸县人民政府主办,由鲁甸县人民检察院承办,位于鲁甸县茨院乡,室内设计面积680㎡,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一条主线:“青春之路”微电影
基地摒弃灌输式、说教式普法方式,用一部微电影贯穿始终,启发参观者在观影中自行体悟其中的法治教育内涵。初升的太阳两位小主人公王子龙 徐浩然出生,第一部分成长港湾,主人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第二部分一样的青葱岁月,反应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月;第三部分青涩懵懂的道与路,青春迷失,触犯法网;第四部分/明天何在少年司法,挽救迷途;第五部分重生,未来依然,回归正途,未来可期。
两翼齐飞: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
道德是培育法治精神的源头活水,法律依赖道德而被认同和遵行。道德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相辅相成,作为基地教育主题的一体两翼。识汉字,学做人,仁义礼智信、三字经与什么是犯罪,犯罪行为的预防,知识抢答,禁毒教育融为一体化。
三大场景:系统还原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基地以微电影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和微视角,系统还原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伴群体及老师)。并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情节,再现检察机关办案、法庭、看守所场景。三大场景循序递进,阐明了家庭、学校及司法机关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犯罪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类受众:兼顾多个教育群体
基地在内容设计上兼顾了“学生、家长、老师、司法机关相关人员”等多个主体。他们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教育主题也各有侧重。
多重技术:以大量声光电技术为支撑
基地以多通道弧幕投影、雾幕投影、虚拟讲解、滑轨电视、互动答题等大量声光电技术手段为载体,将生动鲜活的内容系统呈现,给参观者以全新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编辑 张燕 校审 谢祖禹
主编 钱丙申 13888756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