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群众钱袋子鼓囊囊
为确定合适的采摘期,保证水果的口感质量,提高果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水果上市前,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都会精准把控质量关。通过有效检测,一般而言,桃子的平均含糖量都在14%—15%左右。这样公司的果品就会十分畅销。
“我们的果品成熟后,根本不愁销售,像我们最近采摘的白肉水密桃,别看它个头不大,但其平均糖度都在标准的14%左右,在销售终端平均价格在10到13元钱每市斤。目前,我们通过与一些大型的水果分销商合作,以云南省为中心,采取线下高端渠道销售、水果连锁渠道及市场批发三大渠道,向四川、北上广等城市销售小蜜桃。”该公司总经理余学东信心满满的介绍。
马塘镇花庄安置点就地搬迁安置户杨艳介绍,“像我们这样的搬迁安置户,在这里打工的一天最少也有30人,主要从事一些产品包装、分果、摘果,有时也会做一些除草、施肥等工作,每天按以10元钱1小时计算,做10个小时就是100元。在家里栽庄稼就没有在这干划算,栽庄稼是看天吃饭,而在这里吃生态饭就稳当多了,一天100元,一个月做满就能挣到3000元,并且家里有2至3个人口都可以到这里打工,这样子一家一个月就有近万元的收入”。
由于文山独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白肉小蜜桃具有早熟、高品质、果核小、果肉多及口感好等特点。公司选用好品种,采用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以最严格的标准,通过过硬的技术标准和拓展出来的广阔市场,带领文山的老百姓,通过桃产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振奋的目标。
据悉,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种植过程中,主要采取“421”与农民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创新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资产经营起来、产业带动起来。”目前,公司已种植桃树3000亩,共种植黄肉油桃、白肉油桃、白肉小蜜桃、蟠桃等6个品种。今年产量约达800吨左右,公司每年支付地租约230多万元,发放劳务工资约200万余元。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移民群众就近就业。
带动就业 加快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为卓有成效推进后期扶持项目与移民搬迁安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又好又快发展,使移民能从后期扶持项目中获得长期稳定的固定收入,文山市主要采取政府搭台、项目唱戏、公司打工、移民受益的创新模式,对后期扶持资金和其他补助资金实行 “三权分置”,即:“资金所有权属政府,资金使用权赋予企业或合作社,资金收益权由移民享受”,并引入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成立专业合作社,以资本金或基金的形式注入,将资金转变成优质资产,由移民共同分配长期收益。该项目由州水务建设服务办公室(原州移民开发局)出资移民后扶专项资金2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由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并产生效益的桃基地1067亩,通过法律程序使其变为移民群众的固定资产后,再将基地发包给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自担。
马塘镇黑未村委会花庄村小组组长田贵樟介绍:“在土地流转方面,移民户和部分非移民户共流转土地1067亩,以700元每亩每年计算,每年土地流转费共计74.7万元,从第6年开始每年每亩土地流转费还上涨20元”。
“我们公司与花庄牧丰合作社在花庄建成合作桃园700亩,带动部分移民户和非移民户90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发展(其中建档立卡户7户30人),在合作桃园运营管理过程中,合作社负责提供土地及劳力,公司提供苗木、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等,待桃园产生效益后,除去成本后按合作社提取收益的70%,公司提取30%进行分配。同时,每年为当地老百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0余个,每年用工12个月,每月每人工资3000元,就业劳动力每年务工总收入达360余万元”。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学东介绍说。
“第一产业就是打造环境种树,树种好了,环境就改变了,第二产业就是我们很快会建成的包装厂,这样会吸引大量生产纸箱生产泡沫的工人,第三产业我们就可以开设乡村旅游、露营、开办桃花节、康养休闲聚集地等,这就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在谈及下一步发展目标时,余学东信心满满。
同舟共济扬帆起,破浪乘风万里航。如今,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这里,产业项目势头强劲,桃园丰收已成定局,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库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平台,黝黑的土地上尽是奋斗者、圆梦者奋斗圆梦的身影,这里也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张张笑脸、前行奋斗的姿态就是幸福生活最好的诠释。
作者:李胜娇
记者钱丙申
编辑李昆荣教审邵艳彬
主编钱丙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