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关注民生 >> 正文
进口冷冻食品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20/8/20 20:32:49  点击次数:205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最近一段时期,国内部分地方从个别进口冷冻食品尤其是冷冻生鲜产品外包装等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引发社会关注。如何在进口冷冻食品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人们在挑选、处置这些食品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电商平台构建进口食品安全闭环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杨女士一家爱吃海鲜,平日里杨女士没少网购进口海鲜。不过,最近她不太敢买了,“时不时看到进口海鲜外包装样本等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新闻,有点担心。”

 

杨女士的担心有一定普遍性。7月份以来,国内零散发生几起进口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情况。比如,710日,海关总署通报,由厄瓜多尔三家企业生产的冻南美白虾一个集装箱内壁样本和五个外包装样本中被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813日,广东省深圳市通报,一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从已经公开的情况看,“中招”的进口食品大多来自南美洲,且以海鲜为主。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这些海鲜肉类漂洋过海,都涉及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保鲜技术——冷链。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对低温的冷链运输中,新冠病毒可以保持更久的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冷链可以“生产”病毒。进口食品外包装上的新冠病毒究竟从何而来,仍需科学研究鉴定。

 

正是注意到与冷链运输潜在相关的新冠病毒输入风险,我国相关部门和地方已经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海关总署已明确,将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源头管控,严格口岸检验检疫,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6月上线全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利用“冷链食品溯源码”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知道购买或食用的进口和省外冷链食品的产品信息。

 

各大电商同样有所行动。京东零售集团7FRESH生鲜业务部总经理唐诣深告诉记者,京东生鲜为平台上销售的每件冷链商品配了一张“身份证”,做到流通环节全流程可追溯,构建进口食品安全闭环。

 

 “购、运、储、销、食”全链条防控

眼下,疫情还在全球蔓延扩散。对于进口冷冻食品,没有必要过分担心,但绝不能放松警惕,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在“购、运、储、销、食”上做好预防。

 

做好联防联控,首先要做好源头管控。海关总署近期发布多份公告,要么暂停境外部分企业向我国出口相关食品,要么一些国家和企业因疫情原因主动暂停向我国出口相关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海关总署在守护进口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第一关”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应该继续严加监管,并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沟通。

 

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要及时采取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该停售的停售,该下架的下架,该召回的召回,该处置的处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各部门术业有专攻,业务有侧重,为了共同的目标,既要各司其职,更要精诚协作,不留监管死角。

 

进口食品经营方则应该更好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加工制作规范,以及相关清洗消毒等要求。

 

广大消费者选购、处置进口冷冻食品时也应注意防护。业内人士建议,购买、处置进口冷冻食品时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碰;注意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对进口食品外包装解冻后用酒精消毒;清洗时做到不用手触碰口鼻眼睛;生鲜产品充分烹饪后食用。

 

专家表示无需因噎废食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近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对“数以十万计”的进口食品包装袋实施相关检测,结果发现“非常非常少、低于10个”的阳性结果。

 

换句话说,“中招”的进口冷冻食品占我国进口食品总量的比例相当低,并且及时被“锁定控制”。

 

人们也很关心,冷冻食品“中招”,会不会食客“遭殃”?陈君石告诉新华社记者,从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袋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只能表示食品外包装曾经被病毒污染过,不能指向病毒是否仍具活性。“简单说就是,它不能确定病毒是‘死的’还是‘活的’。”

 

世卫组织专家也在不同场合表示,目前没有新冠病毒经食物传播的证据,全球确诊报告病例中,也都没有因进食食品而出现病例的报道。

 

陈君石和范凯尔克霍弗等中外专家都表示,即便新冠病毒确实存在于食品中,只要处置得当、高温烹调,它跟别的病毒一样可以被很快杀死。“对于极少数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大家不必过度担心,更没必要因噎废食。”陈君石说,“但需要提示的是,良好卫生习惯一定要保持。”供图/视觉中国

 

世卫组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能通过食物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瑞安博士在日内瓦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食品或食物链正在参与这种病毒的传播”。

 

他说:“人们不应该害怕食物,或者害怕食物包装、加工或运输。食物非常重要。我不希望我们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即我们的食物有问题,或者我们的食物链有问题。我们现在已经面临足够大的压力了。”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报道,过去四天中国有三个城市报告在进口冷冻食品表面发现了这种病毒,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这种病毒可能通过食品传播并引发新的疫情的担忧。

 

世卫组织官员说,中国卫生部门对“几十万”份冷冻食品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很少、很少”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官员们说,他们已经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一起就食品处理人员如何安全地处理食物发布了指导意见。

 

世卫组织新型疾病和动物传染病部门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说,即使这种病毒确实通过食物传播也可以在食用前将其杀死,而且目前没有证据说明病毒能通过食物传播。

本组文 新华社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