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螺蛳粉可谓名利双收。“双11”预热启动后,仅11月1日当天,某品牌的螺蛳粉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倍。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螺蛳粉行业市场前景评估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5年以来预包装螺蛳粉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86.12%,配套及衍生产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40.28%。
螺蛳粉的“圈粉”引发了记者的思考,过桥米线作为极具云南特色且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比较高的传统风味小吃,市面上能见到的便携式过桥米线却凤毛麟角,这是什么原因呢?云南米线行业该如何破解困局?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家乐福(云纺店)、盒马(大悦城店),并从淘宝网上了解到,线上线下便携式螺蛳粉品牌种类多、销量高,而线下便携式过桥米线仅出现马老表和刀小蛮两个品牌,线上米线品牌种类增多,但销量却不容乐观。
线下
螺蛳粉销售火爆便携式过桥米线品种少
11月9日下午1点,记者在家乐福(云纺店)看到,在方便面食品专区内,摆放了7种不同品牌的螺蛳粉,每袋净含量在280g—400g之间,价格从11.8元/袋—16.9元/袋不等,其中“李子柒柳州螺蛳粉”已经脱销。
“螺蛳粉很好卖,几乎每天都要更新补货。李子柒柳州螺蛳粉在一周前就售空了,并且一直补不上货。”导购员顾女士告诉记者,在众多螺蛳粉品牌中,产地为柳州和广西的螺蛳粉最为畅销,年轻人购买居多。
超市内却没有摆出任何品牌的便携式米线。顾女士说,以前超市出售过马老表过桥米线,但销量并不乐观,所以在去年就下架了。
“我们的采购部门是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选品,以前也卖过便携式过桥米线,但品种很少。”家乐福超市相关负责人鲁女士告诉记者,去年超市就没有出售便携式过桥米线了。
随后,记者在盒马鲜生(大悦城店)看到,李子柒柳州螺蛳粉和自嗨锅螺蛳粉被摆放至超市入口显眼处,有不少消费者驻足挑选。而在方便袋装食品专区,货架上的螺蛳粉仅剩5袋,其中,售价为9.8元/袋的李子柒螺蛳粉在货架上贴出了“暂时缺货”的标签。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鲜生(大悦城店)内,仅摆放了两大袋袋装马老表过桥米线,并且被摆放至货架最底层。售货员王女士表示,店内过桥米线的口味及包装都比较单一。
线上
螺蛳粉成“网红”产品过桥米线还“差点火候”
记者在淘宝上输入关键词“螺蛳粉”发现,超过10家螺蛳粉店铺显示有10万+人收货,其中李子柒旗舰店售卖的柳州螺蛳粉售价为34.7元(3袋,每袋净含量为335g),显示有46.3万人付款,月销量达5万+。
而马老表过桥米线在淘宝上仅有一家旗舰店,其中一款售价为37.9元(8袋装,每袋净含量为106g)的袋装过桥米线显示有3.8万人收货,月销量达1万+。由此可见,螺蛳粉的销量高出过桥米线10倍以上。
同时,记者搜索发现,线上还出现了蛮玩品牌的云南菊花过桥米线、滇尊品牌的菊花鸡汤米线、舍记坊的鸡汤米线等,但记者询问客服后发现,几家线下均没有实体店,也没有在线下推广,产品只走线上,月销量平均在100笔左右。
此外,在美团App上显示,何记柳州螺蛳粉(北辰店)内的螺蛳粉月均销量为17909份,仅原味螺蛳粉每月销量就达8654份,售价为9.8元/份,好评率超过了96%。而娘子情过桥米线(百大新天地店)在美团上显示为五华区小吃快餐人气榜第一名,其一套经典过桥米线的售价为32.9元,半年销量为3.4万+。如果把此销量换算成月为单位,那么其月销量仅为何记柳州螺蛳粉月销量的32%左右。
困局
快消品推广难度大本土产业链薄弱
记者了解到,目前昆明市面上便携式过桥米线除了马老表这个品牌外,还出现了云海肴出品的刀小蛮便携式米线。11月11日, 据云海肴华北运营副总监李先生介绍,刀小蛮品牌成立于2015年,线下共有40多个门店,刀小蛮便携式米线项目于2020年3月底启动, 6月10日上线,目前有杂酱焖肉米线、番茄牛肉米线、酸腌菜肉小锅米线和泰式冬阴功米线等6个口味可选,线下门店价格为22.9元/盒。
李先生说:“我们主要针对全国市场推广,自6月份产品上市至10月底,全国累计销量突破8万盒,但离预期效果还相差甚远。目前刀小蛮便携式米线市场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本土配套设施环节薄弱和物流配送成本高。在市场推广方面也尚未成熟,云海肴原本是做传统餐饮行业,更偏重于产品的现场感和服务,所以对米线一类快消品的营销和市场推广还需要不断学习。”
李先生表示,希望公司能做云南美食的先行者,期待和云南这个市场一起成熟。未来刀小蛮将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现已启动第二轮产品研发,在产品的口味、性价比等方面与第一代产品相比将会有很大提升。
破局
柳州有个螺蛳粉小镇云南能否建个米线小镇
面对云南便携式过桥米线市场受冷、品牌单一等情况,该如何破解呢?11月10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餐饮美食行业协会顾问张明,他表示,自己去柳州的一个产业园区实地探访过螺蛳粉小镇,柳州是把螺蛳粉当做一个产业来发展的,相关的企业得到了政策的支持。目前云南米线行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缺乏产业链,并且营销环节也存在问题,这3个原因导致云南的米线没有进入快消品的队伍中去。
首先,米线行业需要务实的政策引导。云南米线的消费始终还停留在开一个店现场制作出售的环节,但作为快消品,还是比较弱,这就需要政策的引导,将原本知名度很高的米线当做云南省较有优势的产品资源来做。譬如说,由政府引导,在某个城市建一个米线产业园区或者米线小镇,然后进行招商引资,促进形成一个集米线生产、配料、包装、口味研发、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因为没有规模效应,就靠一两家企业米线产量是做不起来的。同时,米线产业园区的发展还可以带动本土辣子鸡、炸松茸、火腿等特色产品的发展,产业园区可以围绕以米线为源头的配套,带动云南农特产品的发展,实现从农产品到商品、从产品再到产业发展的过程。
其次,米线行业需要产业支撑。张明说:“我认为米线这个产业是可以做大的,让米线从小吃到产业到快消品,从产品到产业,这个发展路径是有基础的,全省各地都有不同口味的米线。”
此外,米线行业需要强有力的营销、包装、推广和创新能力。快消品的营销环节是讲技巧的,企业需要有资金和人员的投入。
李赛 实习生 杨进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