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产业合作专题——走进云南(纺织轻工专题)活动在保山市隆阳区举行。
此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副司长范斌介绍,举办此次活动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推进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对促进云南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打造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大力培育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已经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烟草、电力、有色、食品、信息、装备6个行业年产值已过千亿元,消费品、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全省规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612.61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5位。今年1至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工业投资增长2.8%。
近年来,我省抢抓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机遇,将轻纺产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之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31亿元。省委省政府将轻纺产业作为八大重点产业中的重点领域进行打造,出台了《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先后发布实施轻纺产业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中东部省区在轻纺产业方面的合作,重点承接中东部地区急需转移的纺织服装、玩具箱包、制鞋、家电、日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引进更多的东部知名龙头企业来滇投资兴业。力争3至5年时间,把云南轻纺产业打造成为规模突破1300亿元的特色优势产业。”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金肇元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我省蚕桑产业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蚕桑产业作为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 2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云南已成为国家“东桑西移”的重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和高品位白厂丝加工基地。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介绍了中国纺织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云南省、保山市、红河州、德宏州分别推介了轻纺产业发展情况。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分别与浙江理工大学、金伯利环境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与云南汉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植物染料研究提取基地共建协议,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向云南汉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授予“中国工业大麻研究中心”牌匾。
当天,前来参加活动的企业家走进保山工贸园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杨艳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