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恶势力“保护伞”,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参与涉黑涉恶等行为,黑恶势力“保护伞”具有隐蔽、幕后化﹑广泛化等特点。所以“惩腐打伞”必须讲究斗争策略,抓要害性﹑强靶向性﹑掌握主动性,切实切断涉黑利益供应链,认真维护好社会祥和安宁,让人民群众感觉到正风肃纪就在身边。
近日,从澎湃新闻发布一则消息。截止10月底,江西省纪委省监委机关持续加大拨“网”﹑打“伞”的力度,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780余起,涉及3700余人,并针对70余起涉黑案件,由省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亲自带队﹑逐一对案件进行排查督导,查处新增立案320余人,这些黑恶势力大都与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里面有公职人员牵涉其中,有的充当其“保护伞”,为黑恶势力撑伞庇护,并从中获取巨在经济利益。
中纪委赵乐际书记在十九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把扫黑除恶同“拍蝇”结合起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制定破解“保护伞”查办难题相关政策,对移交问题线索全面摸排、重点督办,对重大复杂案件同步立案、同步调查,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
从文章中了解到江西省纪委监委机关通过分析规律,制定相关意见措施,加强政策指引,认真指导各级纪委监委精准“惩腐打伞”,既考验纪检监察机关政治把控能力,也检验业务素质,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不久前,对鹰潭市公安机关多名公职人员与涉恶人员勾结敲诈勒索问题线索,首次依据监察法指定赣州市监委管辖,对13名涉案公职人员立案调查,对4人采取强制措施,做到精准打击黑恶势力“保护伞”。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着眼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解决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做到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让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作为相关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保持“惩腐打伞”的凌厉攻势,挖“网”、查“伞”,准确把握政策界限,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从源头上遏制‘织网成伞’,紧盯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精准监督,精准查处,把扫黑除恶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依规依纪依法给予不同性质的处置,防止随意定性、简单化、“一刀切”。深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线索摸排收集,对容易产生涉黑涉恶问题的重点企业、人员、环节,精准摸排,收集,畅通线索举报通道,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将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作为重点,精准监督、精准查处、精准施治,以零容忍的态度亮剑出击,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土壤,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全面纵深发展,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安全感,是老百姓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的前提。唯有打掉“保护伞”,才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才能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实现良好的政治、法纪和社会效果。
何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