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全新改版提升全面完成,该基地作为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集开展警示教育、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为一体的重要平台,此次全新改版提升更是近年来云南省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三不”,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净化云南政治生态取得显著成效的全面反映,凸显了云南“辨识度”。
肃流毒、治内伤、清门户……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持续修复净化建设云南政治生态这一重要任务,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严惩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交织的案件,严惩政治攀附、团团伙伙、钻圈子、爬山头,严惩政治骗子和政治掮客,严惩在本地本系统关系盘根错节、利益输送、政商不清等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聚焦国有企业、矿产资源、人防系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惩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靠山吃山”等腐败问题,持续推动关键领域、重要部位政治生态修复净化。
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活云南政治生态建设的历史和现实资源。展厅展示内容,添加古代云南贪官案例,突出“遗臭碑”等云南元素,增强历史纵深感;选取了云南省近年来查处的蒋兆岗、和建、余麻约、刘岗、郭远生、孔彩梅、和正兴、刀勇等典型案例。在一些重要位置, 如警示厅“激浊扬清——云南行动篇”“肃清流毒”主题墙版块,设计凸显“八个坚决肃清” 关键词等具体内容,体现了省委坚决肃清流毒影响、持续净化云南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
除对警示教育基地改版升级外,云南省纪委监委做实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抓实以案促改,清源头、树正气,针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地域文化特点、利益输送手段以及对当地政治生态的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将个案与当地政治生态结合起来,拍摄制作《围猎•行贿者说》《清流毒云南在行动》等警示教育片,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目的。
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绝非一日之功。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探索研究政治生态评估的指标体系,结合互联网运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精准“画像”,摸清“树木”“森林”情况,为政治监督提供科学支撑。省纪委监委还出台了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蹲点式”监督工作办法》《“体验式”监督工作办法(试行)》》《面询工作办法》《省属国有企业政治生态和领导班子成员政治“画像”工作办法(试行)》等一批制度文件,结合重大案件查处、“蹲点式”监督、巡视巡察,对各地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开展政治生态起底调查, 精准有效开展监督,一地一策推进整治。
此外,连续通报漠视纪律规矩敷衍应付谈话函询典型案例;密集公开省委第十轮巡视发现的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连续发布12家国有企业“自我揭短、自曝家丑”通报....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常态化曝光典型案例,加强对全省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明纪律、知敬畏、守底线。
发挥榜样力量,弘扬时代正能量。此次改版重新打造“榜样墙”“楷模柱”,在丰富杨善洲、高德荣、朱有勇等云岭楷模事迹的同时,增加2019 年评选的杨大林、张桂梅、汪德芬、李晟辉等4位“云岭楷模”的事迹,在“楷模柱”上呈现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等8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内容,让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感召人、激励人。
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近年来,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挖掘杨善洲、高德荣、张桂梅、王秋婷等先进典型的时代特征、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传承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展现清白做人、勤俭持家的纯正家风,传递清明、公正、自律的正能量,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崇德尚廉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离不开好家风的涵养,针对秦光荣治家不严、家风败坏的行为,在全省领导干部中组织实施了“开展一次肃流毒警示教育、拍摄一部好家风微视频、 进行一次廉政家访”的“三个一” 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开展警示教育29585场,1459218 人次接受了警示教育。
通过召开家属座谈会、恳谈会、进行廉政家访及发出倡廉家书和《倡议书》等方式,增强了家属当好“廉内助”的认同感,推动党员干部自身硬、作风正、律已严,携手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廉洁防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充分挖掘本地历代先贤、革命前辈、少数民族、先进模范等家风家教故事,共拍摄“好家风”微视频2348条。随着《钱南园》《家风耀古城》“我们的家风”视频专栏等反映家风的微视频的不断播出,持续增强了党员干部及其家属的道德修养,为修复净化云南政治生态营造了良好氛围。
巡视实现全覆盖、巡察直抵“神经末梢”、“2+1+1”监督执纪监察联动工作办法、开展“蹲点式监督”、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政治关爱”谈话、常委领衔办案、“红白榜”....紧跟着十届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版块,“清风七彩呈现”版块全面展示了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创新实践及工作亮点,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绩单,也是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云南实践”。
赵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