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6日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共识,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公示《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意见稿指出,将加强昆明都市圈建设,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晋宁区、滇中新区、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等区域范围,形成一小时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加快形成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守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维护云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以三江并流和边境雨林为骨架,以九大高原湖泊、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为重要节点,构建“三屏两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三屏”指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屏障、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生态屏障。“两带”是以金沙江为主的干热河谷地带、滇东滇东南石漠化地带。“多点”指九大高原湖泊、自然保护地、重要生态廊道。
守护世界物种基因库,加强8个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整体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推进生态廊道和节点建设,维护生态系统连通性。
8个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和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分布为:云岭山脉寒温性-暖温性针叶林区、梅里雪山-碧罗雪山寒温性针叶林区、高黎贡山北段温凉性针叶林区、滇西北高原湖泊群、铜壁关热带雨林区、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红河湿润雨林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
推进6条生态廊道建设: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迪庆-丽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元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普洱-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滇东南水土保持廊道、滇东北-滇中水土保持廊道。
提升碳汇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提升碳汇能力,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滇中、滇西北高原湖泊湿地区和滇东北高山沼泽化草甸区的湿地保护。提升水源涵养的功能。强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等干热河谷,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和滇东南喀斯特山地等水土保持,加强横断山区大盈江和瑞丽江、高原湖泊及牛栏江上游等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源涵养功能。
到2035年昆明都市圈
城镇人口增加400万人
落实国家战略,按照“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北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培育“一圈一核两群一带”城镇空间格局。“一圈”指昆明都市圈,“一核”指滇中城市群,“两群”指滇西城镇群和滇东北城镇群,“一带”指沿边城镇带。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达55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达70%左右。
加强昆明都市圈建设,以昆明中心城区为中心,覆盖晋宁区、滇中新区、安宁市、嵩明县、富民县、宜良县、寻甸县、石林县、弥勒市、红塔区、澄江市等区域范围,形成一小时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加快形成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35年昆明都市圈城镇人口增加400万人。打造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推进昆明玉溪同城化,积极培育曲靖都市圈、红河蒙自都市圈、楚雄都市圈。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
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