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委书记何健升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长征精神的激励鼓舞下,全县GDP从1979年自治县成立以来的4079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143.77亿元,增长了351.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3年的447.48元增长至38634元,增长了85.3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71元增长至10847元,增长了39倍。寻甸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落伍掉队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
聚焦政治建设、践行“两个维护”,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一心一意谋发展,“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创造性提出“四区一城”奋斗目标,并一以贯之推进落实,确保县委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十心”努力工作,提升“五种能力”,争做“五懂干部”,保持“四个能力”,做到“六个在一线”。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常态化开展政治巡察,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全县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聚焦转型提质、推动绿色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分类评价由2015年的119位提升至2019年的44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胜利”。初步构建了“166”产业体系和“369”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烟叶、马铃薯、绿色蔬菜等传统产业支柱作用更加巩固,草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逐步壮大。生猪、肉牛、功山羊、寻甸苗家鸡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省级“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润如泉”“听牧”等品牌效应愈加凸显,创成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一园三片”规划布局持续优化,累计引进项目18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非重化工业产值比重由33%提升至50%,绿色工业体系逐步构建。创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聚焦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圆满实现
在全省首批、全市率先高质量脱贫出列,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县8个贫困乡、134个贫困村、33452户132067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6.93%下降为0。扎实开展“三深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等专项行动和“三讲三评”“两学三比”“自强、诚信、感恩”等主题活动,创造了“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寻甸脱贫攻坚精神。累计投入脱贫攻坚及后续巩固提升资金97.77亿元,广大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制定“1+1+9+16+N”战略规划,在全市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筹备办公室,聘请乡村振兴智库专家45名,高位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试点先行,高起点打造“一镇带三村”“一田带三村”“一镇六村”等示范村镇。
聚焦宜居宜业、统筹城乡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坚持“北延东拓”思路,县城“一轴双心两带五组团”功能结构进一步完善,渝昆高铁“站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由26%提升至32.6%。改造老旧小区33个,建设房地产项目82.27万平方米,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3个片区建设。新增城市绿地27.6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9.7%,创成省级园林县城,两次高质量通过国家级卫生县城复审。以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为抓手,启动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武倘寻、寻沾、功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与周边县区100%通高速,11个乡镇(街道)通高速,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建成通村公路工程1083.4公里、生命防护工程825公里,城乡联通更加便捷高效。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建制村公路硬化率、动力电覆盖率、安全饮水普及率、光纤网络和4G网络覆盖率均达10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聚焦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品牌培育成效初显
坚定不移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三线三片四带”旅游发展格局初步构建,累计接待游客11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46亿元。改造提升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园、七星鲁口哨中央红军“4·29”渡江令发布遗址等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显著提升。全力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凤龙湾小镇创成省级特色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星河温泉、凤龙山等山水生态优质资源实力“圈粉”。以“一丘田”田园综合体为引领,农家乐、生态果蔬采摘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县。深入挖掘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持续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洋芋文化美食节、摸鱼节、开斋节、火把节、花山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成功申报徐霞客游线标志地,文旅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聚焦生态涵养、强化治理保护,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以“一江一海一区一园”为重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效明显。实施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石漠化治理等工程41.3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9.14%,凤龙山列入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完成清水海保护区海头村移民搬迁,清水海饮用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累计向昆明主城区供水4.5亿立方米。启动牛栏江(寻甸段)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牛栏江水质稳中向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深入实施“清四乱”专项行动,河湖生态明显改善。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聚焦民族团结、深化“五个认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颁布实施《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修正实施《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成功举办庆祝自治县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创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额秧村、小海新村荣获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举办开斋节、火把节、花山节等民族特色节日,推动民族文化交流融汇。持续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保障水平,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8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投入教育基础建设专项资金4.1亿元,建成县幼儿园北城园和95个乡村幼儿园,完成仁德一小、县民族中学改扩建,启动县第三中学建设。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8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33万人次,发放创业扶持贷款2.53亿元。启动县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医院搬迁投用,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甲省级复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98%以上,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期目标,深入推进法治寻甸和平安寻甸建设,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寻甸县将紧盯“十四五”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奋斗每一年,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四区一城”,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茶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