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江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推进,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学校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结合,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同心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直以来,丽江市政协聚焦“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人民政协事业“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充分发挥政协作用,组织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协商座谈会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法治化。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丽江市政协在政协系统内开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动员组织1183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和200多名机关干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共捐资、协调资金1.42亿元,受益群众18万余人。
多年来,丽江市政协收集少数民族文史资料1158万字,图片2000余幅,编辑出版具有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书籍《纳西族百年实录》《百年丽江》《傈僳族专辑》《民族民间文化荟萃》《他留文化专辑》等13册、共400多万字,完成《云南民族读本·纳西族卷》《绣·云南》等图书采编任务,发挥了政协文史资料在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育为本 绘制民族团结新画卷
近年来,丽江市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开展教育扶贫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学校、进课堂,逐步铸牢丽江市青少年学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丽江市古城区祥和中心校白龙潭小学校园里,汉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白族、回族、藏族等7个民族的1754学生心手相牵、团结和睦、共同学习。
据了解,白龙潭小学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体育节、艺术节、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结合,采用“N+民族团结进步”模式,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植入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校园文体活动。
此外,白龙潭小学坚持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领导,把“知史爱党心向党,知史爱国促团结”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坚持教育公平,每年一年级招生工作中,在完全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的基础上,努力解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坚持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党建引领 构筑民族团结进步新高地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丽江市人民医院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立足职责职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党建+创建”的模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领构筑民族团结进步新高地。
据了解,丽江市人民医院党委坚持以业务发展为抓手,注重民族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快民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开展送医到家活动;优化医疗资源,为偏远地区群众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同时,丽江市人民医院在导医台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岗”,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少数民族患者沟通服务机制,有效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此外,在曾经的脱贫攻坚挂包帮永胜县光华傈僳族彝族乡楼海村,丽江市人民医院通过健康宣教、每季度巡回义诊及每年免费健康体检,为126户家庭共计528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李宁 和润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