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时事 云岭安全 文化教育 森林云南 关注民生 医疗卫生 名家书画鉴赏 企业形象 饮食文化 诗歌散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法制报经济聚焦_云南法制经济网 >> 文章中心 >> 关注民生 >> 正文
不就业、不升学、不社交 “家里蹲”青年如何走出困境
作者:鲁畅  来源:半月谈  更新时间:2021/10/19 21:18:41  点击次数:2125

在当今世界,伴随着失学失业青年数量的增加,“家里蹲”群体(学界又称“尼特族”)不断壮大,早在20多年前就成为困扰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难题,并有全球性蔓延的趋势。

 

当前,“尼特族”现象在国内已出现苗头,折射出一些领域社会矛盾突出、大众心理防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对于这一苗头性问题,社会要予以正视,综合施策,帮助“尼特族”激发奋斗精神,回归职场,融入社会,摘掉“尼特”帽。

 

1、“尼特族”背后隐藏社会风险

 

有这样一群人,因种种原因不工作,表面看起来,他们喜欢“宅”在家里,热衷沉浸在虚拟世界;实际上,他们视现实社会如洪水猛兽,只有窝在家中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他们当中甚至不乏中年人……

 

“家里蹲自救同盟”是一个豆瓣小组,有2万多名小组成员。该小组介绍指出:“家里蹲”们(“尼特族”)之所以变得足不出户、沉默寡言,通常是因为社会压力。

 

何为“尼特族”?目前,学界公认“尼特族”(NEET”音译而成,NEET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泛指16岁至35岁、不升学、不就业、未在接受培训的青年群体。

 

“尼特族”几乎没有工作、社交,“焦虑”“痛苦”“失眠”“孤独”等字眼高频率地出现于他们的精神世界。

 

心月(化名)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考研二次失败后开始求职。她曾成功拿到新东方和高途教育的Offer,却因为没有编制而遭到家里人反对。2020年,她参加公务员考试,省考以一分之差落榜,国考又在7001的报录比下出局。这期间,她被诊断出中度抑郁症,事与愿违地成为一名“尼特族”。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廉思推算,我国这一群体规模为500万人至600万人,其中20岁至24岁的比例最高。廉思指出,他们主要生活在城镇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等原因赋闲在家,在经济上依赖家庭,“啃老”过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强曾在2019年对广东4个县的“尼特族”群体进行调研。他告诉记者,“尼特族”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和传统的养老观念产生冲击,对社会而言,更是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引起就业人口的结构失衡,成为社会治理和国家发展的潜在风险。

 

2、对抗“内卷”需要助力

 

相较于西方国家的“尼特族”,我国的“尼特族”呈现两大特点。

 

首先,就业意愿强烈,体现出主动化的倾向。吴强说,长久的居家生活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感到焦灼,超过半数的“尼特青年”对当前生活不满意,希望在1年内实现就业。在失业过渡期,许多人曾积极寻求再就业、考研、考证等新出路,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其次,学历层次高知化,属于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广东省为例,在2019年的抽样调查中,近63%的“尼特族”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初中学历以下人员比例不到10%

 

然而,在高素质、高就业意愿“尼特族”面临就业难的另一端,是许多企业面临“用工荒”的窘境。人力资本数据中心中智咨询的《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中,近七成面临用工荒,13%常年存在用工短缺难题。

 

“‘尼特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劳动力升级速度快于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廉思说,当下,我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产业结构处在转型升级阶段,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发展。而高校教育培养模式超前,社会无法提供与现有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部分受访“尼特族”表示,高校扩招、学历提升的同时,他们对就业回报的期望值也在提升。北京一位财会专业毕业的“尼特族”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一家小公司工作,因公司知名度不高,待遇一般,就辞职在家等好机会,结果一等就是五六年,如今30岁了,不工作逐渐成了习惯。

 

廉思认为,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尚不充分,社会认可度低,在人才筛选和分流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也催生了部分“尼特族”。

 

3、内外兼治,帮青年摘掉“尼特”帽

 

当前,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及就业意愿在发生变化,高校和招聘单位应该加强思想引导,在注重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重视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观教育。

 

廉思表示,应当倡导“蓄能期”理念,鼓励青年有效利用未就业空档期,加强学习,实现就业能力的阶段性赋能。此外,还可提供更多志愿服务和实地调研、 参观访问的机会,加大思想上的引导,让“尼特族”在待业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避免形成“负向人格”。

 

帮助“尼特族”回归职场,社会应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再就业培训体系。现有的培训方式存在简单粗放、层次不高问题,未能同劳动力市场形成供求信息反馈体系。在“尼特族”中,主动接受培训的很少,接受培训后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为此,应搭建网络就业平台,鼓励各大就业平台利用“互联网+就业”方式,发掘青年个性特点,将其优势与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匹配。廉思认为,还可通过社区渠道帮助“尼特族”重新走入社会。“社区可以提供部分以参加工作或劳动为前提的经费资助和项目帮扶,鼓励他们从事自雇性或灵活性工作。”

 

部分从事社区工作的基层干部坦言,“尼特族”青年虽然表象相似,但他们成为“尼特族”的原因有很大差异,还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精准施策,强化其自身奋斗意识,鼓励家庭对青年进入社会给予适当推力,让“尼特族”重新融入社会,成就精彩人生。

鲁畅 实习生赵佳欣、邱兆翔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文章  
· 昆明:嵩明县书法协会走进学校乡村厂矿
· 国务院安委办第三督导组赴滇开展安全生产工
· 云南省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 昆明市委主要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 腾冲市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长效机制
· 晋宁区安委办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
· 云南省安监局讲党课
· 文山市一医院手术中停止治疗被停业整顿
热门点击  
· 数字经济·物联网财富盛典暨佳联大数据千人
· 云南晋宁独特的传统风味石将军卤腐深受人们
· 走进云滇观古堂_讲述罕见瓷烟筒背后的故事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
· 合作共赢共创辉煌   云南佳联大数据集团合伙
· 2024数字经济一物联网-A1财富盛典暨佳联易生
· 贵州习酒·云南醉临风酒业有限公司 2024 中
·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到会泽县危险化学品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媒体合作 | 电子邮箱 | 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871-63151829 订报及投诉:0871-63151956 内容纠错:0871-63151829 管理员信箱:ynfzbj@163.com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 电话:15808896978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二环西路398号高新科技信息中心主楼
云南法制经济网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24 鸿昌传媒版权所有 滇ICP备13002880号-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