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云南省昆明市来说,春天是一个繁花盛开、色彩绚烂,生机和活力交织的季节。3月末,昆明市春色正浓,各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追赶比拼。随着各项经济数据陆续发布,昆明市富民县成为一匹“黑马”,1—2月,富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增速超一季度目标7.2个百分点,增速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中排名首位。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大路小路,高质量发展才有出路。今年1月,富民县就开始了一场经济发展的“冲刺战”。位于富民县的昆明新飞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刨花板、贴面板、板式家具生产经营的林业产业创新型企业,具有年产20万立方米刨花板、1000万平方米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和30万平方米板式家具生产能力,实现了人造板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经营模式。春节假期刚收假,公司厂区就已经一片忙碌。“每天有8000多张复合板、5000张刨花板从这里出货,发往省内外各大家具厂。”该公司总经理吴捷说。
今年1月,富民县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赤鹫镇龙潭村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罗免镇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相继落地动工,绿色能源项目成为富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其中,龙潭村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总占地2100亩,建设周期12个月。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年产值约为3900万元。今年1月中旬,一期项目已经进场施工,6600组光伏太阳板正在铺设。项目施工技术负责人陈飞焱介绍,一期项目用地有150亩,目前工人主要从事桩基础钢筋笼制作和主件安装,还有后续的材料转运。二期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计划4月中下旬开工,届时光伏核心部分将投入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功夫。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富民县也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以能源产业为目标,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基地。截至3月中旬,富民县共建成大风丫口、马英山、金铜盆、老青山、百花山5个风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建成农光互补光伏电站3个,完成投资7.5亿元。2021年,5个风电项目上网电量达7.2亿千瓦时,实现总产值2.7亿元。
科技创新是企业不竭的生命力,唯有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才能不断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位于富民县的昆明东昊钛业有限公司当下正在推进技术升级,进行从生产钛白粉化工产品向高新材料领域延伸发展的探索。作为云南省规模较大的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昆明东昊钛业有限公司年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3万余吨,先后推出了两款适用于室内塑料和室外塑料的专用型钛白粉。今年,该公司正在研发用于耐高温塑料产品和高档油墨的钛白粉,同时还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进一步释放产能,努力将年产量从3万吨提升到6万吨。目前,富民县正以建设培育钛产业“链主企业”为抓手,支持相关企业整合重组及合作共建,完成年产20万吨钛石膏项目建设。
企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3月初,富民县出台包括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财税金融支持、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切实减轻经营负担、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等10条措施,切实优化提升营商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动富民县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倾听企业声音。富民县完善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倾听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主动让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畅通沟通渠道、传递发展信心、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3月,富民县主要领导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谈,摆问题、讲事实,为企业解困,为政府问效。“企业和政府是命运共同体,企业家流汗,县委政府必须给力。”富民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磊表示,富民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一号工程”,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服务大局、服务自己的理念。
如今的富民县,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正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刘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