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钱丙申 通讯员 张建京摄影报道) 4月16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是出行的好时节,该天对民革云南省直属省级机关三支部的党员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在民革云南省委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支部主委黄方汉及新党员汪绍斌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的党员组织生活中,度过了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一天。

这次党员组织生活的主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红色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二是欢迎新党员加入组织。上午九点,大家集体乘车前往富民县小松园红军长征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里我们听取了该馆馆长及解说员的认真介绍和讲解: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1.8万多人由湖南桑植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当时军团领导分别为红二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红六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1936年3月底红军召开盘县会议,决定放弃在江南建立根据地,转而北渡金沙江与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小松园战斗就是在1936年4月红军途经富民县东村镇小松园时与布防的滇军遭遇,打响了为抢占通向普渡河隘口的战斗。最终,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以伤亡六十余人,歼敌二百余人取得了胜利。“铁索桥——小松园”战斗在红军长征史上又称普渡河遭遇战,是红军在云南境内三大战斗之一。

通过参观学习,支部党员深深的被当年的革命先烈,广大红军战士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艰苦卓绝,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所震撼。
下午支部召开了欢迎新党员汪绍斌加入组织的活动,特邀了民革云南省委金昊秘书长及省委组织处、宣传处等部门的十多个同志以及民革经济总支、经济一、二支部部分党员参加。民革云南省直属省级机关三支部是一个有近三十多年历史的老支部,从过去到现在,每月的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从未间断,并一直按省委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支部党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年龄偏大,人员老化的问题相当突出。现有在册党员20多人,大多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由于老弱散的原因,经常到会参加组织生活的人数只有7人左右,7人中83岁的有一人,70多岁的有四人,造成开展活动困难,只能就地组织一些文件学习,读读报纸,了解一下时事政治,活动形式单一。自从汪绍斌来到支部,在长达一年多的考察时间里,多次组织外出活动,出钱出车又出力出主意,还有策划方案,给支部生活带来了生机活力,激发了党员热爱民革,积极参加组织生活的热情和干劲,为支部注入了活力。所以,当得知他被正式批准为党员时,大家都很高兴,为之叫好。活动结束时,金昊秘书长讲话,他首先对新党员的加入,为支部注入新生力量表示肯定。他讲到说,通过参加基层支部的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基层工作的情况,知晓基层支部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他提出,省委各工作部门,省委的每一个机关干部,都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与基层支部,基层党员的联系沟通,急其所急,想其所想 ,积极解难纾困,为做好民革省委各项工作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最后,此次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欢快畅谈下一次的组织生活。
编辑杨文翠 校对邵艳彬 审核吴仕平 主编钱丙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