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非遗里 “晋”享多彩的文化
昆明市晋宁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乡村旅游节
非遗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绵延繁盛的活态展示。
6月10日,晋宁区联合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小渔村、福安村举办了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乡村旅游节”。整个活动分主会场、分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联合的方式创造性、创新性开展,旨在吸引广大群众、各地游客畅享非遗行、品鉴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转化,促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线下小渔村主会场的非遗展演、魅力滇韵戏曲艺术进乡村演出,《闹花灯》《老海休妻》、《欢天喜地闹渔村》《滇韵锣鼓》《云南十八怪》《鼓舞少年》《颠乐》《传统文化要传承》,一个个具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用声音、用舞蹈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现不一样的动态非遗。
来自全市的乌铜走银、宝峰贴花、传拓、手工香、甲马、掐丝珐琅彩画、剪纸、菱角编制技艺、面塑、糖画、十里香茶11项非遗展示体验和安宁扎染、唐菓子2项“跟着大师学非遗”互动体验,让群众沉浸式、验零距离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的时代风采。
福安村分会场里的“乡村非遗集市”致敬非遗人的匠心,竹雕、瓦猫、风筝制作技艺、斑铜、汉族刺绣、彝族(撒尼)刺绣、葫芦雕绘、彝族刺绣、昆明微雕、皮雕、古船船模营造技艺、天宝斋制墨、手工银器制作技艺、铁陶、豌豆粉制作技艺各类项目交相辉映,一双双巧手制作的非遗与美食,喜欢你就带得走。
线上活动“金牌导游话非遗”、数字非遗寻宝“云上非遗”、“跟着大师学非遗”3项直播活动相辅相成,让不能参与活动的大家,也能切身体验热闹非凡的现场。
活动现场云南省花灯剧院还向晋宁区文化和旅游局授予“文化共建单位”“艺术创作采风基地”匾牌,晋宁区向李春华先生,授牌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和葫芦丝艺术创作培训基地牌匾。
通讯员杨崇云 段蓉蓉摄影报道
编辑杨文翠 校对邵艳彬 审核吴仕平
主编钱丙申
|